请你先 登录 注册
楚风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9月30日 09:42   来自PC
[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0 编辑 ]
[  ]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秋病和一周冲锋陷阵的工作,基于体能的考虑,积极响应教授提议,利用周六时间,徒步清新县骆坑的大坑尾至高山村,寻找前次骆坑驴行时失之交臂的神秘村子。               
       同行18人中,除了雨林、山林、老知、四哥等资深老驴之外,像楚风这样心存侥幸,只要风光不要风霜的菜驴也不少。              
       至骆坑大坑尾的水泥乡村路下车,沿着陡急的山坡上山。此刻,已是身在深山,抬眼都是高耸的山峰,低头是曲折的山溪,耳际是潺潺的水声,偶尔迎面遇上驮着笋的摩托车下山去。清远的笋很出名,其中骆坑笋更是久负盛名。清远本地人都爱吃笋,外乡人楚风本不爱笋,可自从在骆坑卢叔家吃了一顿鲜笋炒猪肉后,一直回味无穷,方知这笋真的好吃。              
       不多时,路边出现了一个并不大的村落。房前搭着高高低低的竹棚,阳光下晾晒着腊黄的笋干,笋香跟着山风四处飘溢;屋后壁立的山上是青青翠翠的竹林,摇头晃脑地踩着山风的节拍上演大合唱。村民告诉我,这里是暖水坑。站在竹林下的溪边,听着山风低吟浅唱,望着阳光下劳作的村妇,不经意间就印证了心底渴望生活的场景。               
       告别村子,经过趣味盎然的怪树和冰凉的山溪,又迎来了相连的两个村子——大坑上围村和下围村。随着城市化的洪流,村民离开祖辈生活的农村,广袤的大地上,空心村比比皆是。只见上下围村满眼是断墙旧店,唯有躺在村头溪中的几块光洁、平整的大石板,依稀留下了似水流年的往昔岁月——            
      清晨,曾有一群媳妇在这里洗衣洗菜,相互嬉戏笑骂,激情处泼水追逐,空气中弥漫着欢快的气氛。午后,曾有一群孩子在这里戏水摸鱼,弄得一溪水花飞扬,鱼儿惊慌失措。孩子的衣服弄湿了,索性就脱光了衣服,痛痛快快地扑入水中游水、打水仗。夏夜,蛙鸣声里,或许还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坐在这里家长里短地聊天、乘凉,树影下保不准还能捉到一对兄弟或者一对恋人。这些天籁生活,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看着时代渐行渐远。唯有这溪石依旧与溪流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上围村是水泥路的终点,穿过村子后,意味着真正的穿越了。      
       沿着村民进山割笋踩出来的山路,在竹林下盘曲而上。骤然气喘心跳,汗意酣畅。殿后的四哥急报有一美女脸色苍白、气喘不接、寸步难行了。队伍的行进速度总是取决于体能最差的那一个,先头部队的猛驴们早就已经攻上山顶休息了,中翼还在山腰埋头冲刺,后卫呢,更是掩没在山下的青翠中。               
       队伍终于在山顶竹林下集结完毕。补充能量以后,队伍继续前进。余下的旅程非常轻松,基本是下山路。更让人心旷神怡的是成片的茶园呈现在眼前,路就在茶园中。只见成片茶树渐次探入山谷,再慢慢爬上对面山坡,又横着扫向两侧的山坡,最后就成漫山遍野的茶园。               
       在我所到过的有限的茶园中,家乡的雁南飞无疑堪称茶园贵族,精致高贵得你都不敢相信所见。然而,因为太精美,主题太突出,文化意蕴太厚,更凸显人工斧斫的痕迹,失却了天然的质朴,你只能与它保持距离欣赏,却无法融入和拥有。眼前的茶园,树虽然长得参差不齐,姿态并不优美,但长势自然舒展,洋溢着最本真的生趣,生命内在的自由一览无遗,倍感亲切。这么大的茶园,除了清风、太阳和绿色的生命,或许还有藏着的虫鸟,在我们这几个过客的眼中,一片静美。这片静美,在这时这地感染了我们。平常局促拘紧的生命开始张开、再张开,直到张成一双翅膀,在宽广的茶园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感觉悲伤你就哭,感觉快乐你就喊,一股气流强有力地要冲出狭窄的胸腔。               
       诗言志,歌咏言。在这样的空间里,情不自禁地,我又有了呐喊的冲动。就像年青时,总会在山野中呐喊。                     
       虽然,呐喊是我的生存理想,然而,沉默却是我的生存现状。鲁迅先生说:沉默呀沉默,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平日生活在拥挤的都市里,嗓门稍粗一点都会吓着自己、惊扰别人,不仅失掉修养,还欠缺女人味。于是,刻意地压细嗓子,学会在人群中保持得体的斯文。就像旧时女人裹足一样,一双天足成了三寸金莲后,天足反而成了自卑的根源。时间久了,原本嘹亮的嗓子渐渐变得羸弱低沉。哪怕心中昂扬高歌,唱出口时却让自己很扫兴,就像心中流利标准的英语,一出口就奇怪地变了腔调,别提多难受。闹不懂这嗓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范跑跑”。               
       有了呐喊的冲动,却不知道开口喊什么好。失去了呐喊的自由后,也就会失去呐喊的技巧。喊不成调,那就唱吧。然而,现在的歌曲几乎都是产自都市文人之手,只适合在卡拉OK房里就着优质的音响自我感动一番,却不适合在户外感动天地。山野清唱最能表达情意的恐怕是山歌了。小时候我可以把电影《刘三姐》从头到尾唱下来,可是,虽然旋律依旧记得,歌词却早已忘了。一时之间,能记起的山歌就只有《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和王向荣的《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了。不管唱得好不好,也不管唱得对不对,我必须放歌,否则无以遣兴。                     
       两手拢着嘴,气流畅通无阻地冲出了口腔:      
       唉——呀——来,哎!               
       立时,心情随着这一声呐喊,舒畅无比,犹如在这茶园中飞扬的不仅是歌声,更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我的歌随着茶园冲下山谷,山谷传来清脆的回应;随着清风飘到对面山坡,对面山上的阿哥回了回头。我的歌所到之处,就是我的自由天堂!哼一段,走一段,摘几颗茶果,这一程写意得仿佛就在梦里。               
       茶园虽缺少管理,但是,仍旧结有许多的茶果。上回在骆坑卢叔家曾经喝过一杯据说是七十年代的老茶壳茶,方知茶壳茶的珍贵。眼下,有这么多随手可摘的茶果,而且这些茶果根本就没人来收,干裂一地。这么珍贵的大自然馈赠、日月精华却被弃之荒野,物不能尽其用,那才叫可惜!于是,摘茶果的心坦然起来,顺手摘下茶果装入袋内,就等二十年后再拿出来吆喝大伙来我家喝陈年茶壳茶!一开始,还有一种急切,特别珍惜眼前的茶果,见着就摘,即便有人说,后面更多,然我珍惜眼前!渐渐地,袋子开始沉甸甸的,就开始挑剔了,见着又大又红的茶果时才肯伸手。到后来,见到的茶果并不如前多了,又开始怜惜起遇着的茶果,不论好不好都摘了,就想带它们回家,让它们也能实现自我价值,不枉此世。来到一个山谷中,山林狡黠地让我们选择:右走,十五分钟到高山村,等着村民为我们准备好午饭。左上,四十分钟左右,登上附近最高的山,可以远眺河洞一带的村庄和领略笔架山的雄姿。虽然大家早就知道山林所谓的时间和难易度,往往都是象征性更多于事实性,然而,谁又不会对左上怀一份憧憬呢?于是不管体能行不行的,都往左,上山!              
       路其实挺好走,几乎是横着山腰走。类似于吊嗓子的山歌又断断续续地在山间、在前进的路上响起。穿过一片竹林,又是茶园!在茶园中穿行,又收获了许多的茶果!远山层峦叠翠,风光秀美,即便最后我们并未如愿登顶眺望,也是不枉此行。找不到登顶的目标,大家决定原路返回进村,只有山林和三山客坚持寻找目标。            
       进村的十来号人在雨林和老知的带领下,循着人留下的痕迹寻找进村的路。走着走着,路就没了。手机没信号,手台没电了,我们迷路了。虽然不知道未来,然而,大家都很镇定,趁势就地休息,还轻松地开起玩笑来。雨林继续在前面探路,断了的路终于又在不远处若有若无地出现了。于是队伍继续往前下山。走着走着,路又没了。正犹豫间,楚风告诉雨林,发现山下有湖水。只是这水怎么一边清一边黄呢?雨林凭经验判断是村子,就先下去探路。不一会,他招呼大家下山。大家沿着雨林开拓的路下撤,才走十米,前面的所谓湖水就看得一清二楚了。这可不是什么湖水,分明是村民的水泥屋顶,还晒着许多的黄竹笋!汗!只有菜驴才会作出这样差之千里的判断!不禁感叹,户外活动,经验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经验,也许目标就失之交臂。               
        见到村子,意味着脱离险境,山林许诺的一顿美味马上可以兑现,大家立时欢天喜地。傍村的山腰尽是养蜂箱,小心地经过,就走进了村民的后门。               
        村民卢伯一早为我们准备了一大盆擂茶,正好解饥解渴解乏,转眼两碗就下肚了。闻着卢姨在灶上烹饪着土鸡、竹笋,发觉已是饥肠辘辘。不多时,山林两人在找到目标后,拍下证据,志得意满地追上我们的后脚,摘了一个大南瓜进村了。雨林现烧一锅南瓜,很专业地给大家露了一手。蒸气弥漫处,满室盈香,楚风忍不住先下手了。               
       满满两桌人,站的站,坐的坐,吃得都很不客气,斯文扫地,一会儿四个盘子就如风卷残云,只剩残羹。吃饱喝足的人们开始坐着聊天,或是跑上楼顶寻找机位,或是在村子里转悠。               
       高山村有十几户,以耕山种笋为主业,兼带养蜂、种茶。村子被大山包围,居山的高处,故名高山村,目前尚未通水泥路,出入只能靠两腿。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开越野摩托也是可以的。村子实在小,见不着几个人,家家的门都敞开着。这种我不防人,人不防我的悠然,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或者是近郊的农村完全找不到的感觉。村前一排矮矮的竹棚上,村民正蹲在上头忙着晒笋。有一户人家,几个人正七手八脚地将剥好的笋一层一层地装上蒸笼,打算蒸熟后再剖开晾晒成干。抬眼看,还见一妇人在后山采茶。               
       这里除了自然的声音,听不到现代文明破坏性的喧响。吹着清凉的风,呼吸着毫无污染的空气,看着阳光下恬然的炊烟和菜园,不知道世人渴望的桃花源生活会不会就是这样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是人类一手制造出来的、困扰现代人享受幸福生活的两大敌人。这里,这两大敌人都很难染指。生活在这里,也许单调、贫穷了点,但起码生存是不成问题。事实上,如果连健康和生命都受到威胁,犹如头上悬着一把刀,再富有再斑斓的生活都失去任何意义!               
       我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当然不会反对文明社会。只是,随着文明的发达,我们却离自然越来越远,过去那种宁静的心灵和生活一去不复返,多少让人惆怅。人类的文明不仅是科学昌明,更应该是人文关怀。假如,在文明社会里,我们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享受得到自然的气息,并保持心灵自然平和,文明社会或许会更加可爱。我知道在这条路径上,我并不孤单。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了经济粗放发展的时代总会过去,人类情感也会结束粗放经营。我坚信这物欲横流的焦灼时代,总会走向成熟淡定,回归自然。只是,我和我的同伴走在前面而已。              
       我也无意做一个农民。农民生活在社会底层,是沉默的大多数。可以这样说,没有农民的幸福,建设幸福社会就是一纸谎言。因此,幸福之路任重道远。我留恋的不是农民的生活,而是自然生活。想起钟子期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礼,情愿进山打樵,英年早逝;五柳先生南村种地,贫病而死。虽然做农民的结局似乎都不妙,但是,历史却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奇故事,留下了归去来辞的华彩诗篇。无论是钟子期还是陶渊明,他们虽生活在农村,但他们不是纯粹的农民,或者说他们是农民中的文人,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感动着后世。假如他们生活在农村,通过劳动,上能养老,下能育儿,懂得欣赏自然,又能抚琴写诗,那么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农民生活的最高境界了,或者说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了。我追求的,无非也是这种境界。              
       虽然,许多地产商瞄准附庸风雅的富人,在僻静的地方营造融入自然的人居环境,在充分证明财富决定生活质量的同时,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这种用财富刻意营造的质量,缺乏左邻右舍的熟络和相互守望,与熟人社会相去甚远。这些靠物质富足的心,即便亲近了自然,却未必真能细心体会自然,欣赏自然,有的恐怕只是一种富人的虚荣。这话一点也不冤枉他们,问问这些富人,他们愿不愿意以农民自居就知道了。他们的祖宗洗脚上田还不过三代,或者自身曾经就在田里辛苦耕作,他们想跟农民撇清还怕来不及呢!世上有两种人最看不起农民,就是农民自己和世袭的贵族。前者是自卑,后者是自傲。当然,要求这些富人抚琴作诗那就更苛求了。所以,住在高档别墅里的富人,也不占有自然,更不应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              
       午后三点左右,我们沿着村民下山的路,与高山村渐行渐远。留在记忆中的是一片幽咽的山溪、青翠的竹林、曲幽的山路、宁静的村庄,以及腊黄的笋干,扑鼻的笋香……
       还有,清新喜悦的心情!    (2011年9月29日)

傻妞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30日 10:06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0 编辑

回顾写的真好...但是能编辑一下就更好了....看得我好累哦:lol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30日 10:37   来自PC
很好的山民,挺高的快乐指数。

楼主羡慕了么?:lol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30日 10:38   来自PC
可有看中隐居之所?
林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30日 14:41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0 编辑

{:cat70:}我要看PP

文伟-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30日 16:03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0 编辑

:lol

金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30日 23:58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0 编辑

清新喜悦的心情!

秋天的蝉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1日 10:43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1 编辑

无相为证、吾信。:lol

摄驴四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日 00:34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1 编辑

照片我拍了不少,只不过是胶片的,迟一点奉上。还是楼主有文采,普通一行,在你的笔下,令人难忘

暖暖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日 00:49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1 编辑

文采四溢,仿佛游历了一番。。。。。

peter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4日 22:14   来自PC
高山村,我都很喜欢,四通八达的山路,像穿山甲一样可以到处穿行!村民好nice,记得有次买蜂蜜给钱时,给多了几块钱,阿姨赶快说不用那么多,蛮老实的。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4日 22:28   来自PC
出远门刚回来,照片稍后奉上!:victory:
金坚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4日 23:04   来自PC
这就是真相。
金坚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4日 23:27   来自PC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45   来自PC
世外桃源高山村的美丽景象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47   来自PC
行进中的队伍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48   来自PC
行进中的队伍 2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51   来自PC
竹笋之乡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53   来自PC
为了原生态的有机食物,够勤快!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54   来自PC
滋味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7日 21:56   来自PC
这照片是否通过望眼镜所拍摄的呢?
  • 0
  • 22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