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br> 山那边还是山……<br><br>
<br><br><br> 下山了,山路原来是这样,上山时一味低头走却没有发现。<br><br>
<br> <br><br> 高山草甸,还有盛开的小花迎风舞动。<br><br>
<br><br><br> <br>
<br><br><br> 雨中舔着冰冻的雨水吃干粮,爽!:lol<br><br>
<br><br><br><div> 再次遇上阿Kit时,他才到高山雪线,双手扶着山石或權木艰难的行进,俨然一位老人在蹒跚。后来我拉着他衣后方能直立行走。<br><br> 地理教科书上的高山植物垂直分布图,太直观了!<br>
<br>
<br><br><br> 零乱的房间,我们睡得挺舒服。<br><br>
<br><br><br> 只有一条街道的派镇,商铺很有八十年代的特色。<br><br>
<br><br><br> 晚饭时,我们再次见到叫我们离开峡谷的“国安局”的车,但他们再没有骚扰我们。<br><br> 山区寂静的夜晚,只有数盏忽明忽暗的灯光。<br><br>
<br><br><br> 百无聊赖下,我们在一家藏家酒吧中度过无聊的时光。这家酒吧是当地人和过客的娱乐场所,里面播着相当流行的音乐,居然还有粤语歌曲,不知他们能否真的听懂。如果喜欢唱歌,还可以在一台14吋电视旁高歌。<br><br>
<br><br><br>
<br><br><br> 鲁朗森林资源储量丰富,“鲁朗林海”是一大景观,色季拉山口是观看林海的最佳地点。曾几何时被人搭建一个木台,顺理成章有了“门票”。有利地形被人占去,我们只得在旁边胡乱的拍了一番,谓之“鲁朗林海”之山寨版。:lol<br><br>
<br><br><br> 其实,我认为观景台开阔的景观并非最好,就看林海而言可能是,反而我认为下山途中看到的才是最美的。高山、森林、草场、村庄相互交织在一起,很有些“阿尔卑斯”格调,人称这里是“东方瑞士”实不为过。<br><br>
<br><br><br> 在川藏线上总有让人惊呼的景致,一切只因我们在路上……<br><br>
<br><br><br><br><br><br></div>
<br><br><br> 我们找到一家客店住下,客栈条件很简陋,房间还比较大,收费20元/人。二楼没有水洗漱更不要提冲凉了,用水得下一楼,水十分冰凉,估计是雪水。也是只有一条街道的“小”镇,这里有所深圳援建的学校。318国道没有多少来往车辆,街上冷清,原来发呆的并不只是我们这些过客的“专利”。<br><br>
<br><br><br><br><br>
<br><br><br> 山腰升起的水汽如烟,如飘带。印度洋送来的暖湿气流孕育出无限生机,满目青翠,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分明是江南春早。<br><br>
<br><br><br> 油菜花盛开,虽然是6月,但高原上依然春光明媚。<br><br>
<br><br><br> 几棵蕨类植物从木栏栅缝隙里冒出,不经意间,我正踏着<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9d8d5010005e4.html">harmonla</a>的脚印。<br><br>
<br><br><br><br><br>在谷底抬头往上看,山顶黑压压的乌云密布,南迦巴瓦峰西北侧伸延出一条长长的山脊,由一系列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连接而成,高峰如锯齿、如刃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种扑面而来的震憾冲击着我们。但主峰始终没有出现,未免有点遗憾。</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