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0-30 10:55 发表 
收集、勘正、考证本土文化的传说、谚语、歌谣、俚语、碑刻、诗赋等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资料……
功德无量!!
本人正在搞广州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课题项目:《广州地名与广府文化》,如有可能可以加入。
先生您这课题入口很大,难度也很大,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原帖由 老饭 于 2008-10-31 12:05 发表 
功德无量!!
本人正在搞广州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课题项目:《广州地名与广府文化》,如有可能可以加入。
先生您这课题入口很大,难度也很大,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有老饭的支持,信心应该更大了。:victory:
PS:楼主是女孩子来的。:lol
原帖由 老饭 于 2008-10-31 12:05 发表 
功德无量!!
本人正在搞广州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课题项目:《广州地名与广府文化》,如有可能可以加入。
先生您这课题入口很大,难度也很大,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是的.入口有点大,所以时间上可能要长.但我可以预见,入口这么大,但因为留下的资料和文物等实在不多,特别是清远峡江流域地区留下的更少.所以,做起来时也会注定很小切口的.甚至一无所获,无从下手.我们可能只能凭资料记载的文化进行考证.唉,记载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的资料太少了.一点一点地去做吧。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声明,我也是初入门者,需要向各位学习.特别是要向想向大家、专家学习。
[
本帖最后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0-31 14:15 编辑 ]
大家先选一个地区来做考证吧,集中到一点使力,好过乱扔枕头砸人。大凡文明都会选择靠近有水的地方,我有个提议,五一码头路上有一个江心岛,首站不如去那儿,原因如下:1、岛屿挺大的,靠近江边,有不少人居住过。2、岛对外的交通不是很便利,估计风土人情还能保持基本完整。3、它靠近市区,我们往返容易,不用受奔波之苦。
大家对这次考证应该要有信心,纽约世贸大厦位于那么繁华的地带,它的下面居然还有一个冰河期壶口遗址。何况一个那么大的江心岛呢。
[ 本帖最后由 海鱼 于 2008-10-31 14:42 编辑 ]
长洲岛位于广州东缘,是黄埔地区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8.5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2万余人。长洲岛西面与广州大学城仅一桥之隔。长洲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清朝的黄埔海关就设在这里,当年曾经商贾云集,盛极一时。长洲岛文物古迹遍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使这里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地方和广州的旅游胜地。
长洲旅游资源可分为几类:
历史文化古迹类
包括巴斯楼、巴斯教徒墓地、柯拜船坞、禄顺船坞旧址、外国人墓地、深井文塔、凌氏大宗祠、曾氏大宗祠、金花古庙、南海神祠、洪福市、安来市等。
近现代革命和军事史迹类
包括黄埔军校、东征烈士墓、中山纪念碑、孙中山纪念馆、北伐纪念碑、教思亭、黄埔公园旧址、济深公园旧址、袖海亭、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蝴蝶岗炮台、新西岗炮台和旧西岗炮台、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自然风光类
长洲是江心岛,绿色覆盖率甚高,尤似海上盆景,岛上河道纵横,除本岛外还有娥媚沙、洪圣沙、白兔沙及大吉沙等沙洲,这些沙洲低矮平坦,水涌纵横,岭南水乡特色浓郁。中山公园、圣堂山公园、环岛长堤、钓鱼台度假村等都是休闲的好去处。
土特产类
长洲是个农业耕作区域,因此也有不少特产:深井霸王花、长洲粉葛、长洲香蕉、长洲大果杨桃及龙眼、黄皮等。此外长洲的黄埔蛋、长洲年糕、长洲田蚊鱼也很著名。
长洲是广州市惟一的文化旅游风景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远近闻名。1991年市政府启动长洲岛的开发以来,先后投资修复了黄埔军校及其附属建筑、东征烈士墓、白鹤岗炮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编制了《长洲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规划》(待批中)。今年是黄埔军校80周年华诞,广州市和黄埔区政府对长洲(鱼珠)码头进行了改造,对长洲岛上的主干道金洲大道进行了扩建,修建了登山石径,连通了黄埔军校与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等景点,长洲的交通环境和市政面貌焕然一新。黄埔区旅游部门正在策划推出长洲旅游套票和环岛旅游巴士等项目,真正使游客一票在手,游遍长洲。
十分愿意参与,积极响应。本中士愿意在本人不断了解到的清远风土人情、人文典故里,尝试整理出一些素材,一起探究!
也许是我考虑不周全,因而一直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质疑“课题太大了”。昨天与大家一番探讨,才恍然大悟。为了让大家更明晰,现将有关想法列述如下:
1、本课题仅从现存资料中有关文化方面的记载出发,进行相关考证。没有记载的,不考虑花太多精力。
2、本课题考证的文化不求大而全,选择容易突破的资料入手。主要以流传下来的诸如神话、民间传说、诗歌、戏剧、曲艺、音乐、绘画、影视、宗教等属于文学、哲学、艺术的文化表现形式为考证对象。拟不对特殊文化表现形式,如:饮食文化、花鸟文化、体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丧葬及婚嫁文化、居住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科技文化、服饰文化、节事文化、武术文化等进行考证。(因留传下来的资料甚少,本人能力和精力有限。)
3、本课题拟不大量涉及清远由来及清远发展史的考证。请区分历史和文化的包含关系:文化是历史的一部分。
4、本课题暂时拟以峡江流域地区的文化考证为主要对象。
以上几点归结起来就是:本课题从现存资料入手,对峡流两岸的文化记载进行现实考证。
当然,本人也对清远历史的考证也持极大兴趣,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探索的乐趣。
如果非要给本课题进行精细分类,也是可以的。只是为了周全起见,需要先期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再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的指引,才能列出周详的方案。时间可能较长,而且需要大家帮助。从即日起,接受大家提供资料或资料指引。
由衷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本课题的朋友们。并请继续关注,你们的关注就是一种激励。谢谢。
海鱼"我有个提议,五一码头路上有一个江心岛,首站不如去那儿.",有更多的指引吗?
原帖由 日出东方 于 2008-10-31 13:32 发表 
有老饭的支持,信心应该更大了。:victory:
PS:楼主是女孩子来的。:lol
还真的不知道……汗!多谢提醒!!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1 12:10 发表 
海鱼"我有个提议,五一码头路上有一个江心岛,首站不如去那儿.",有更多的指引吗?
那个就是伦洲村,我们昨晚烤羊的沙滩再过去一点就是。现在枯水期基本可以从岸边开车过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留家的多以桑蚕为主业。由于经常被北江水淹没,无法正常耕种。相信那里古迹是没有的了,或者只有一些原居民保留下来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而已。
其实选那个江心岛,我只是为了方便大家能集中到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谈论,并不是其它地方就不好考证。江心岛我没有去过,东方的评价也许是对的,具体的事情只有到了那个岛才清楚,那个村是很容易就挖出它的历史,离我们太近,不过凡事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先易后难,积累经验,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我重新审视我最初的贴子,我发现,我一开始就在正确的路上出发:文化资源考证.也就是说,峡江两岸有什么文化类的资源,我们就可以考证.没有的也就不再挖掘了.-----------是不是这样说更直白?
据这两天的打听,据说归猿洞的路被封了,不允许上去.而且洞已多被野草遮蔽,可能很难找.本周我将进一步跟进,以确定15日能否活动.可能本周六需要先期进入飞来寺实地踩点,不知有没有愿意参与者?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3 08:27 发表 
据这两天的打听,据说归猿洞的路被封了,不允许上去.而且洞已多被野草遮蔽,可能很难找.本周我将进一步跟进,以确定15日能否活动.可能本周六需要先期进入飞来寺实地踩点,不知有没有愿意参与者?
周晶晶做跟班~~~嘿嘿
可以先从有较多史料佐证的古迹入手,寻找失落的归猿洞似乎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但应该先做好功课,把有关资料研究通透,才开展活动。
具体来说,要找一个点,应该先列出所有相关资料,把峡山的详细卫星地图、航拍图、等高线图都列出来,根据资料选定大概范围和大概的点,然后在实地根据地图分开逐片搜索,拍照记录。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重复劳动。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3 08:27 发表 
据这两天的打听,据说归猿洞的路被封了,不允许上去.而且洞已多被野草遮蔽,可能很难找.本周我将进一步跟进,以确定15日能否活动.可能本周六需要先期进入飞来寺实地踩点,不知有没有愿意参与者?
穿过密林和被封的路是驴友的强项 ,除非是用水泥和炸大石封的。;P不允许上是景区自身的问题?因为地势危险?如果是这样,只能先与景区沟通好,活动才能开展。前期的探路活动应该以小队形式进行,每组人数不宜超过10人。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3 08:24 发表
我重新审视我最初的贴子,我发现,我一开始就在正确的路上出发:文化资源考证.也就是说,峡江两岸有什么文化类的资源,我们就可以考证.没有的也就不再挖掘了.-----------是不是这样说更直白?
个人认为,考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验证古人所说,二是探索和发现新的古迹。其实这也不是严格划分的,古人有此说,必非空穴来风,只是此景此物会因年代久远而散佚或损毁而已;古人无此说,未必无此景此物,有可能是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全或只是口口相传而失落了。因此,我们不必限定什么可以考,什么不可考,一切应该是以实际发现的东西来作证,从事实得出结论,而不是预设结论再找证据。无论结果如何,我们更看重的是整个过程。
对于峡山区域的考证,其实很值得一提的是古纤道。其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应该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