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帕米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16:04   来自PC
也许信号问题,总指挥中心的‘选址’要更改

总控中心一行人又到了 根竹园
帕米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16:10   来自PC
到了根竹园 进入机耕路不久,下车带上所有“装备”往海拔四百多米的山谷去

途经碧草青青花盛开的小路

P3的‘小树’有点‘奇特’
帕米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16:13   来自PC
又到中场休息时间……:P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18:12   来自PC
水松坑瀑布区小气候成因初探(清远运动休闲网管理团队)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松坑瀑布小气候的成因。课题小组通过实地观察、测量、体验,从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与城区进行对比分析了水松坑瀑布小气候的成因。

关键词:水松坑瀑布 小气候 地形 植被 土壤 水源

引言:

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外对小气候的研究也较多。但目的重在林木的培育和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救治。

2、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水松坑瀑布小气候分析丰富了小气候研究的理论。

实践意义:在城市热岛效应越趋严重的今天,很多人怀念自然向往自然。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驴友的行列,从节假日人们争相上山下乡的旅游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本文无疑是对城市热岛效应、驴友活动、旅游活动等的一种解释。也为建设更自然美好舒适的城市提供了一些参考。

正文

小气候是指“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气候”。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并与日常生活环境城区小气候进行对比,探讨了水松坑瀑布区小气候的成因。

一、水松坑瀑布地理概况。

水松坑瀑布位于23°81388°N,112°96998°E,海拔304.9米,是清远笔架山的一个小山谷(如图1所示)。此地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气温适宜。2014年7月15日清远城区,天气预报最高气温是35℃,而水松坑瀑布在中午13:28时测得的最高气温是25﹒4℃。湿度达到了98﹪(如图2所示),两地温差达到9.6℃。就人体舒适度来看,当日城区热浪逼人,酷热难耐,但水松坑瀑布区气温适宜,非常舒服。 图1

图2

二、水松坑瀑布区小气候成因分析。

水松坑瀑布区和山下市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差不大,从宏观上看两地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经实地勘察分析,其小气候的形成与该区下垫面性质有关,尤其是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地形因素。首先,是海拔高度的影响。水松坑瀑布区海拔比城区高,相对高度约为300米。海拔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按这种方法计算,水松坑瀑布区将比城区低1.8℃。其次,山谷地形直接影响了这里的太阳辐射。瀑布区北面是陡崖,南面,北面是山脊。这样的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时,会被北边的山顶遮挡,临近中午,太阳高度角变大,阳光才能从山顶照射山谷。下午,太阳光又被西北面的山脊阻挡。因此,一天内,山谷的太阳日照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按日常观察,山下城区日照时长可以达到10小时左右。水松坑瀑布区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少,因此气温较低。

(二)土壤因素。水松坑瀑布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陡崖、沙石、土壤。市区下垫面主要是钢筋水泥楼房、沥青马路,自然土地面积较少。相对于市区,自然地面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因此气温较低。

(三)水源因素。水松坑瀑布区瀑布由20多米高的陡崖顶端飞泻而下,飘飘扬扬,形成巨大的水雾。流水的下蚀在陡崖底端形成一个10多平方米的水潭。水松坑瀑布区面积约为50平方米,水域面积占了20%。这里的水是山上出露的地下水,水温较低,夏季气温最高时也在25℃以下。由于水的温度低,比热容大,升温慢,所以,水潭是整个环境最低温的地方。气温差导致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形成了风。考察当日,这里盛行由瀑布和水潭吹向山谷口的约为四级的东风。风加速水的蒸发,蒸发(如图3)吸收热量,从而再次降低本区的气温。因此,水在这里起到两方面的降温作用,一是水温本来较低,可以降低均温,二是水的蒸发吸热降温。城区虽然也有北江河、飞来湖等水域,但水温较高,水域比重也没有瀑布区大,在调节气温方面作用不如瀑布区明显。

(四)植被因素。水松坑瀑布区的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木、藤本植物以及一些草本植物构成。本区乔木高度一般为十米左右,树冠较大。乔木上又缠绕着藤本植物,中间又有灌木,最下层是草本植物。在多层植物的遮挡下,本区平均郁闭度可达0.5以上。植物在影响温度方面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植物对太阳辐射起到了遮挡削弱作用,从而降低了本区的温度。另一方面,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又产生了蒸发和蒸腾作用(如图3)。 图3

据查,在蒸腾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能(1g水变成水蒸气需要能量,在20℃时是2444.9J,30℃时是2430.2J)。从植被郁闭度看,城区虽然也有飞来湖公园、中山公园、公路绿化带等,但生物量和郁闭度都远不及本区。是植物的蒸发蒸腾作用降低了本区的气温。

(五)人类活动因素。水松坑瀑布区是没有开发的自然山谷,极少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其小气候形成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城区人口密集,工业生产、生活活动繁忙,排出大量的废气废热,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图4)。人类活动少,排出废热少,是水松坑瀑布区气温低的又一个原因。 图4

三、水松坑瀑布小气候启示

在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松坑瀑布区形成了气温宜人的小气候。它与目前我们居住的市区小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后,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如果我们能在建造城市时能尽量模拟自然的生态,例如扩大水域面积,植树种草,提高植物的郁闭度,那么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总结与思考

(一)成果

1、经过实地考察分析,基本分析清楚水松坑瀑布区夏季气温较城区低的成因。山谷地形,日照时间短、郁闭度高、水域面积大,自然的地面,较少的人类活动是该区气温低的直接原因。

2、更深刻地理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在对比城区与水松坑瀑布区的下垫面差异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调节城市小气候可以从扩大水域面积,植树种草,提高植物郁闭度等方面去做。

(二)思考

1、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多元的。本课题研究成员只是中学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和专门研究器材,无法准确测量陡崖高度,树木高度,风速等。研究的时间短,测量数据次数少,只有夏季白天的分析数据,缺乏夜间和冬季的数据。调查论文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地理必修1》

2、百度百科《小气候》、《森林气象学》、《蒸腾作用》

云客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18:17   来自PC
云客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18:19   来自PC
古木船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20:27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古木船 于 2015-6-29 20:33 编辑

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这么有意义清远笔架山救援演习活动!清远得天独厚的美丽风光,荫凉清澈的水洞溯溪,几十米飞泻而下的瀑布,当时我就想:我还会再来的!通过这次的活动交流,我感受到了清远人的热情与朝气,认识了好多的新朋友,像我们西线救援组的:承诺、捉英台、逸乐、可可、仙人掌,还有林工、能哥、赖伯、老K等等,他们尽职敬业、热情大方,使我在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感觉到一种特别的亲切,参加演练的过程中也很愉快自如:),感谢同行的朋友们!也感谢所有对活动无私奉献的朋友们!你们是可爱的!
刘芒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22:25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happyday 于 2015-6-29 22:44 编辑

在休闲网注册会员一个半月来终于怀着兴奋无比的心情参加了第一次活动,在林工的带领下进入了困山组,整个行程有很多的第一次体验,例如通过暗水渠、溯溪、攀悬崖、经过深V、露营等等,感受丰富。衷心感谢林工、德、大妞、猫猫和此次活动的各成员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大力支持,驴宝宝受益匪浅感激不尽。体会:户外探险很刺激很过瘾,但风险无处不在,每一个细节都不可以掉以轻心,以后急需努力学习安全知识,补充完备装备,先从休闲线路提升体能和户外经验,确保安全第一,文明出行,还望各位哥哥姐姐多多关照。刘芒...
捉英台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22:33   来自P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8JdFFU26jk/

水松坑西线救援视频抢先枪碟版:lol

简约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29日 23:14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简约 于 2015-6-29 23:50 编辑

20150628水松坑救援应急演习 东线

东线成员:大雄,飞少、天际,飞霞、夜归人、小君、马利、简约

早上7.30,各路人马在清新百步梯按照分组集结完毕,总指挥赖伯、老K、能哥等进行行动前的总动员,分配、布置各组任务及注意事项的事宜。8:00左右,各队出发。我们东线队员一行9人在云客护送、飞霞自驾下,经历九曲十八弯的山路,8:45左右到达根竹园。队员帕米尔可能被山路转晕了,有点不舒服,果断退出东线救援队伍,转投总控组。其余8人继续沿着基耕路前进。 一路凉风习习,树荫斑驳,大家都笑说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可是好景不长,十来分钟后,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考验:要翻越一座高50米左右、垂直度将近80度的山坡。山上毛竹稀疏,野草细密,泥土、落叶松软,滑不说,还无从落手找支点。天际提醒大家有竹子抓竹子,没竹子就抓住登山杖中间以下用力插下去然后做支点往上攀。好在大家都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这个仅当热身。大雄、飞少开路、天际收尾,我们一鼓作气往上攀。我到达上面的基耕路时特意看了一下时间:9:10。几分钟后,全体队员达齐。大家休整片刻,补充水分后继续前行。一小段基耕路后,迅速进入高低起伏的山野。我们在半山腰间前行,偶尔绕道,偶尔开路,这一段还算轻松,甚至还有惊喜:地上看见红豆了,还捡了几颗。一路上我们一直试图联系总控,报告方位,但一直联系不上。10:40左右,到达一个小山脊,我们停下来休整,并且果断拿出地图,对照轨迹,对方向和路线做必要的调整和修正。十分钟左右,继续出发。经过一小段的开路、攀爬,我们果断进入溪谷,顺着流水的路线溯溪而下,这样省了不少体力。期间大雄和天际都被蜜蜂和黄蜂蛰了一下,好在我们带了药品,迅速处理,没造成不良后果。一路上翻石涉水,实在过不了就开路强攻。11:20左右,大家停下来休息片刻,然后黄皮大会正式开始。虽然不是美味佳肴,但用大熊的话说“黄皮味特浓”。几年后,若是山上结满黄皮,大家不要太奇怪啊。继续前行,水路变得越来越难走,水流也越来越急。在我们好不容易劈开一条“路”下到一个水潭下面时才发现,下面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悬崖,没有前路了。看看时间,已经12点多了,果断在水潭边上开餐。左右两边是山壁,前后是悬崖,中间是水潭,这样的午餐地点估计前无古人。大家午餐各自精彩,小君的美味水果是亮点。葡萄、香瓜的香甜美味,估计会魂牵梦绕好些日子吧。餐后我们又返回水潭上,再往回走了一段,然后强攻上山,再下撤到谷底。遇到断崖,再强攻,再下撤。。。。。。一路上什么密林、荆棘、碎石。。。。。统统被我们忽略。我们只有往前走、对轨迹、修正方向。我们走在谷底,能听见他们的通联,但我们就无法发射出去。在我们强攻上一个离被困人员直线距离不到300米的上顶上,我们听见他们的呼喊声。从声音和轨迹判断,他们在山谷的那一边。我们又迅速下撤到山涧下,结果越往下越没回应了。再看看轨迹,再重新评估,重新判断他们应该在山的另一边。这时候可以用直频和他们通联了。看看时间已经下午1点多了,没太多时间了。再看看四周,也没更好的出路,只能又强攻。大正午的,天气热,一路强攻上山顶,用小君的话说,“少一点力气都上不来啊”。山顶下10米远的地方,就是他们了!!!下午1:58,东线全体8人没穿没烂,胜利会师西线、北线和受困人员!我们在演习关门前胜利到达了!

这次救援应急演习的东线,说句老实话,真的很坑爹。除了开头一小段外,一路翻山涉水,一路开路强攻。几乎都是70-80度的直上直下,三上三下。但想想吧,救援哪有线路可以选择啊,被救援的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目标方向。经过这次演练,有太多的体会了。首先,对手台、地图、指北针、轨迹等的应用的重要性。开始由于中继台没架设好,我们和其他线路及总控是处于失联状态的,这个时候全凭通过地图、轨迹等判断准确方向,确保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后来是通过直频和中继台撤换达到和大部队通联的目的的。否则,一不小心会由救援人员演变成被救援人员呢。第二,行动一定要听从指挥。这次我们全队行动一致,沟通到位,同心协力,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在犹豫上,我觉得这是我们能再关门前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之一。第三,安全措施马虎不得。爬山涉水,不免有悬崖落石的。这次要不是带了头盔,我可能要挂彩了。那块飞石虽然不大,但冲击力不小呢。救人和被救,一线之差。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00:18   来自PC
简约 发表于 2015-6-29 23:14

20150628水松坑救援应急演习 东线

东线成员:大雄,飞少、天际,飞霞、夜归人、小君、马 ...





三路搜救队伍,东线最是伟大。

大雄老到的实战经验,飞少天际从旁协助,飞霞、夜归人、小君、马利、简约的强驴配合,虽然明知路线的艰险,但结局的成功是必然的。

大赞!!!!

葬心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01:09   来自PC
北线珠坑尾组:

成员:布衣、jds、壹迪、 路乐(摄影)、夜雨、小貓、3娘、小猩、 小倩、葬心

一、前言与活动目的:

清远地区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本地乃至于省内外越来越多爱好户外运动的人们融于大自然,参与着户外徒步、漂流、探险等活动。但由于气候多变、地形环境复杂、参与人员装备和经验不足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在在户外发生迷路、受伤等遇险情况也随之增多。为增强本地户外爱好者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组织协调和救援技能,有必要组织本地户外爱好者开展常规性的山地搜救演练。

本次演练通过模拟驴友在笔架山原始森林里迷路,市区驴友收到求救信息后迅速集结展开救援的过程,使本地户外爱好者学习和掌握多种求救和搜救技能、熟悉GPS、无线电通讯等装备的使用、培养各方队伍协同配合的能力。以便在类似事故发生时能安全迅速搜寻到被困驴友并解救脱离险境。

二、看回顾与忆经历而感:

本人在此之前已有两次投入水松坑怀抱的经验,对其充满好奇,并已深深迷恋、、、、看过几遍2010年3月20日一群19人被困一夜水松坑的回顾,从惊恐到感慨再深思,离市区没多远的山系中居然还能有如此的原始森林。

去年6月7日第一次进入水松坑,参加赖伯组织的搜狐活动,第一次体现了水松坑的扑朔迷离,登山脊上山顶后迂回于不足两百平米的山头两个小时,找不到原路返回,不得以强攻落山涧沿溪直下。。。。。

三、记述:

活动从2015年6月27日下午两点,被困人员出发水松坑指定被困点拉开帷幕。

据说这是27日晚有驴友发出的信息“收到可靠消息有3~5名行山人员在珠坑水松坑附近迷路困山。可能有人受伤发出求救信号。希望得到休闲网组织人员协助救援。有能力的人员请准备好装备,等待资深老驴专家作出救援方案以最快速度出发援救。”

6月28日早上7:30,各队人马集中百步梯广场,分队清点人数,检查装备,认真听总策划赖伯、总指挥老K与能哥讲注意事项后,8:10分整装出发救援。

我们北线救援组与珠坑尾电站驻守车台分控指挥组经黄坑入珠坑40分钟的车程来到珠坑水电站,停放车辆,驻守组挂大地图,摆仪器,挂横幅忙开了,而我们救援组一行十人加一随行记者背好行囊踏步上山。

顶烈日,洒汗滴,沿机耕地走水渠穿竹林来到笋场(就一茅房加一大炉灶然后一排竹棚,估计原生态的驰名中外的清远笋干就出于此了)。再过另一片竹林,赖伯与壹迪商量拿地图确认所在位置与将向何方,报数据指挥中心,收图继续前进,过溪涧,稍作停留,补给水后再往前行。忽闻前面开路的夜雨大喊有好大一蜂窝,赖伯指导偏离小小直插上山,于是夜雨与3娘互轮着挥动开山刀,一路披荆斩棘,带着我们攀石山过密林,好在我们这一组人员都年轻力壮,大刀开山,将未知的路线开出新天地,赖伯与壹迪哥摆弄着仪器向着指定点一步步的进发。靓仔记者也不弱扻着大大的摄影机一路随拍,每隔半个小时JDS向指挥中心报道经纬度,途中经过两边陡峭的山脊,几乎全程密林,惊喜,中午十二点零五分时到达一没有灌木的山峰,有种重见光日的感觉,虽然只有几平米的山顶,两侧是深深的山谷,各种仪器显示海拔405米高,站这里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整个水松坑尽收眼底,我们兴奋得大叫起来,JDS更是发挥出了他钟气十足的喊声、、、起作用了,呵呵,不远处也传来了叫喊声,我们喜啊,乐了。。。

看山行死马,虽然我们都几乎可以跟被困人员对上话,但还是需翻山领,下山谷,爬山坡、、、经过一个小时才能会合他们。
大雄哥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03:03   来自PC
东线组上图
大雄哥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03:16   来自PC
在此感谢总控和后勤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感谢东线组所有队员的同心协力、互励互助。

因为有你们,

大家渡过了既快乐又有意义的一天!

:victory:
大雄哥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03:40   来自PC
今次演练总体来说顺利成功,但发现如下问题:

1.中继信号直频信号都有死角;

2.预设求救点(座标)与实际汇合点(座标)直线距离相差近五百米!何解?

3.如求救者移动应该报告总控和各组,以便各组修正搜救路线;

4.在关门时间前,东线组还在努力强攻找路,但听到对讲机有人提出已完成任务,全部回程的说话,当时比较影响士气;

5.下撤回程人员比较散乱,很容易造成人员走失(东线组全程都有清点队员人数)。
壹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08:57   来自PC
大雄哥哥 发表于 2015-6-30 03:40

今次演练总体来说顺利成功,但发现如下问题:

1.中继信号直频信号都有死角;

2.预设求救点(座标)与实际 ...





针对大雄哥的“2.预设求救点(座标)与实际汇合点(座标)直线距离相差近五百米!何解?”作一点回应:

预设搜救点坐标为“23°49′15.24″N,112°57′51.2424″E”,我们北线搜救组到到达实际搜救汇合点的坐标为“23°49′13.822″N,112°57′49.476″E”,偏离预设搜救点的距离约为70m,这应该属于正常的偏差距离,没有你所说的相差500m那么大。

帕米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10:46   来自PC
总控组人员改换地方

到根竹园村进入机耕路不久下车步行上山谷
猫猫Ada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10:50   来自PC
困山组:德1984 林工(文字记录) 猫猫 刘芒 大妞

有幸受邀作为困山组的一员,切身感受到了清远户外休闲网的成员之间团队合作精神,及救援队伍力量的强大。27日早上从广州出发,没有考虑到广清高速在修路的因素,结果在高速公路上堵塞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清远,导致行程安排延后。中途与林工沟通,整个困山组的成员称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队友,我感到十分惭愧。自己也参加过不少活动,也没有发生过这样子的状况。

到达清远后,直奔水松坑方向。沿机耕路大约走了1个小时到达水渠口位置,虽然是下午,但是热浪逼人,汗流浃背。在渠口稍作休息后,大家开始往目的地前进。感谢林工在前面开路,遇到较矮的岩石位处,会用招牌式的林工腔来提示我们弯腰通过,碰到水流急的地方,又继续提示我们。大约行走了20分钟,顺利通过水渠。出渠口后,沿着水流而下,到达坝口处,此时队友刘芒脚抽筋了,林工和阿德马上帮他处理。

待刘芒的抽筋缓解后,我们继续出发,接下来的一段都是溯溪而上,水流急,石头滑,大家都很谨慎的通过。当去到将靠近瀑布位置时,我不禁惊叹,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美,真美!由于时间问题,原本行程里可以在此处游泳也只能取消。大家原地休息一阵后,继续向高处出去。接下来的这段路,是我最惊险的体验。一路往上,没有明确的路状,领队德在前面引路,我们在后面跟着,感觉泥土松软,多碎石,一路拉着树枝往上爬。去到悬崖位置处,几次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姿势才敢往上爬,深怕一个不慎,演习就会变成真实了。

终于爬上了悬崖位置,往后回首,长嘘一声。再继续往前出发,此时天色已暗,离营地尚有一段距离,领队德考虑到我的体能问题,然后跟林工商量,决定先找地方扎营,明日一早拔营前往营地。在找寻合适营地的路上,路很滑,我在一个小坡位置,扯不紧树枝,整个人滑了下去,摔得屁鼓好痛。等摔定后,爬起来,继续跟上。

终于在几经波折后,到达了临时确定的营地,还来不及把帐篷先搭建好,这个时候下起了大雨,大家冒雨把天幕撑起来,等雨停后,趁着还有光,把帐篷全部搭好。然后分工合作,德是个好领队,负责做晚餐,我跟大妞姐就赶紧稍作清洗,换上干爽的衣服。待大家都整理好了,开始了我们愉快的晚餐。

由于临时营地临溪而搭,安全系数低,所以德安排轮流守夜,如果发生任何情况,大家马上撤离。所幸一夜无雨,偶尔看到山涧中的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伴着虫声,煮茶论户外。德教大家很多户外的知识,像如何选购户外用品等。不知不觉聊至夜深,归帐浅眠。

清晨,大家在浅睡中醒来,发现德已经在准备早餐了,马上收拾好装备,简单洗漱后,大家把早餐吃了,然后拔营,约7:30左右往目的地出发。感谢老天保佑,一路无状态,顺利到达营地。此时德及林工与总控联系,我也赶紧趁着手机有信号了,向家人报平安。

在营地上,大家把昨夜淋湿的衣服等全部拿出来晒干,然后坐等救援组的到来。整个救援过程如期顺利开展,救援队伍也陆续到达了营救点。

回程中,大家顺利回撤,结束了此次的救援演习。

有感于这次活动,以下为我个人的一些总结。

1:引用林工的一段话“背起背包,到山野摆个剪刀手,“咔嚓”一相片,就是驴友了吗?否。很能走,走过很多千米山,就是强驴了吗?否。驴友有标准吗?不懂。就以为对山野抱着敬畏是驴友的必要心态。”我是一个不合格的驴友,曾经走过很多线路,但是跟强驴永不粘边,有时候我会不断的问自己,户外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户外就是去玩啊。一直以来,走的线路都是趋向成熟的线路,有明显的标识。不要小看任何一座山,就算只有几百米的高度,也极有可能比几千米的山更危险,更有难度。也警戒那些新人,户外有风险,出行须谨慎。

2:我是很古板的人,此行我知道德为领队,但是没有明确的收队。其实跟人数没有关系,哪怕只有三个人也好,安排好了领队及收队,就必须各尽职能。所以,我个人认为,此行中收队没有明确的安排稍为不妥。

3:没有对队员的体能评估进行邀约。这句话或有不妥,请海涵。此行的队员刘芒,之前没有户外经验,也没有负重徒步的经历,加入困山队伍,是否存在欠妥的行为?我是5个困山组成员里体能最差的一个,但是我会清楚自己的弱势,及对山的情况进行调整。而新人,很多时候只是有一颗热诚的心,但是经验欠缺,如果中途发生情况,将会是一件憾事。

感谢林工有幸让我参与其中,体验到不一样的户外。大妞姐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这里确实是休闲线路啊!”是的,休闲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是有不同的定义的。像我这种走了几年的伪驴友而言,这次的活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希望这次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户外这条路上,安全的一直走下去。

帕米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10:57   来自PC
“平坦”的道路结束后,进入‘崎岖’的山路

‘漫山遍野’的毛竹
帕米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5年6月30日 11:06   来自PC
一马当先走在队伍前面的总指挥之一 —— 老K 前辈

P2 扛着摄影器材的 电视台小纪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