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学徒的故事
以斯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年7月5日 15:49   来自PC

杂货铺的老板(当时叫做“掌柜”)在村子里可算是绝无仅有的知识分子,穷孩子都期望着能跟着他来改变自家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况且做学徒还可以为家里减少一个人的口粮。这对当时小山村的穷孩子来说真可谓“一步登天”的美事。所以,有的家长会走门路、托朋友、请客送礼,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铺子。做学徒的孩子深知机会得来不易,所以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但奇怪的是,这些孩子往往在学徒将要期满的时候,就被掌柜的炒了“鱿鱼”。家长问:“我儿子犯什么错误了?”掌柜的说:“你回去问自己儿子吧。”于是,家长回家问儿子。儿子说:“我也不知道。”村里的人们都好生奇怪。
父亲告诉我,“谜底”后来被揭穿了。原来,每当一个徒弟的学徒期快满的时候,掌柜的就会把徒弟叫到自己跟前,说:“徒弟,你学得差不多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师傅明天要到城里进货,你好好看管铺子。”当时农村根本没有汽车,到县城、省城进货只能赶着胶皮轮马车。这样一来,师傅常常要一两个礼拜不在铺子里。师傅跟徒弟说:“我离开这一两个礼拜,铺子里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但是要记住:铺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铺子的,不是你的,你要忠于职守。”徒弟说:“师傅放心,我一定尽心,您就瞧好吧。”于是,师傅进货去了。
  
   在师傅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学徒一般都会努力做事情:按时开门,按时卖货,按时打烊……总要趁着师傅不在好好表现一下。打扫房间卫生时也会比师傅在的时候更加彻底一点,有些平日从来没有打扫到的地方也要打扫打扫。这样,有一天他就会在箱柜底下或地砖缝隙中发现一个布满灰尘的银元……
故事讲到这里,你们可能已经猜到结果了。师傅回来后,第一天没有什么动静,师傅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师傅会问学徒:“我出门在外的这几天铺子里没有什么事情吗?”“什么事情都没有,一切正常!”师傅点点头,还是什么话都没说。到了第三天,师傅说:“好了,伙计,把你的父母请来,你的学徒期满了。”
银元是怎么回事?——对,是师傅故意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学徒委以重任之前,师傅要考察一下他的“心”。学徒看到银元上布满了灰尘,就以为一定是谁不小心把钱掉在那里,上面厚厚的尘土显然说明它落在那里已经好长时间,无人知晓。于是,便有了前面的故事。
学徒的“心”决定了银元的命运,从而也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遗憾的是不止一个徒弟如此,而是个个徒弟都没有逃出同样的结局。学徒之所以没能继续留下来,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乃是因为他们的“心”不可信任。可见有能力的人易得,而有“心”的人却是难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杂货店老板留用徒弟的原则是: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品格;如果没有品格,即便有能力也坚决不能留用。其实这一智慧做法是来源于圣经的。
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① 。他的意思不是说“人如果不能做小事,就不能做大事”,而是说“人在小事上不忠心,在大事上也不会忠心”。指的就是品格。

共8条回帖只看楼主
林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7月5日 17:14   来自PC
好长,有空再慢慢读读
以斯帖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7月5日 18:16   来自PC
2# 林风

早读早得着,早读早领会!
静儿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7月5日 19:43   来自PC
顶下先,,,看不进,,,我家温度高达35度,,,,要蒸熟了。。。
咸鱼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9月2日 14:50   来自PC
说得倒也是,心术不正,难有正果,
锦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9月2日 15:35   来自PC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康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9月2日 16:08   来自PC
我觉得一个人要是表现得太完美了,反而有问题,人无完人啊!
老随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9月2日 17:02   来自PC
当人要做尽完美时,只因要为自己做自己。

而得过且过时,便有了松懈,更有了私心,也就无从完美了。
休闲旅游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9月14日 09:26   来自PC
先做人,后做事。
  • 0
  • 8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