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北江发现古代纤夫石(转)
日出东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年12月31日 08:34   来自PC
近日,北江惊现纤夫石。有网友报料,在北江飞来峡飞霞风景区河段江边的石崖上,几块布满船篙洞的纤夫石静卧江边,已有上千年历史。飞霞风景名胜管理处表示,纤夫石是北江古往今来的历史见证,也是飞霞景区独有的人文景观,拟将申报为文物加以保护。


巨大的岩石上布满了蜂窝状小孔。

铁制的篙杆头点在江石上,千百年来石头上便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小窝。



岩石的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勒痕。


当年纤夫行舟背纤拉缆行走的小道。


    本网讯(本网记者 谭宜伟 洪牧 王涵/摄影报道)近日,北江惊现纤夫石。有网友报料,在北江飞来峡飞霞风景区河段江边的石崖上,几块布满船篙洞的纤夫石静卧江边,已有上千年历史。飞霞风景名胜管理处表示,纤夫石是北江古往今来的历史见证,也是飞霞景区独有的人文景观,拟将申报为文物加以保护。
    时值寒冬,北江已进入了枯水期。枯水期的北江,水位明显地下降了许多。飞霞风景区的江边上,一排排岩石因枯水露出了水面。在一外叫倒装坑的岸边,几块巨大的岩石上布满了蜂窝状小孔,当地人称之为“纤夫篙”、“蜂窝岩”。这些“纤夫石”在飞来峡断断续续绵延十多公里,零星散落在江岸上。
    船靠岸边,我们顺着山边攀爬,在离“蜂窝岩”十多米的高处,耸立着一块重约千斤的纤夫石。仔细看,这块岩石的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勒痕。不远处,有二块长约三米的青石板,横卧在陡峭的山壁上。据说,这就是当年纤夫行舟背纤拉缆行走的小道。
    据史料显示,北江作为珠江主要支流之一,自古为湘、赣大宗物资进入广东的交通运输要道。古代的水路交通,全部依靠木船。据附近的老渔民说,“纤夫石”只能在江岸的最险处才能找到。当年这里两岸高山耸立,峡壁险峻,水势汹涌,暗礁密布。在水流湍急的江湾边,为避免船只触碰岸边的江石,船上的掌舵人拼命的用铁制的篙杆头点在江石上撑船。千百年来,石头上便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小窝。


    泛舟在波光粼粼的北江,感受的也许不仅仅是秀丽的风光,更有北江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沉淀。900年前,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岭南路过清远,感叹飞来峡的险峻,留下了“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绝美诗句。斗转星移,岁月随着江水而渐渐流逝,“纤夫石”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了纤夫的艰辛和沧桑。
   《古代纤夫石 静卧北江上千年》精彩视频请点击:http://www.0763f.com/image/dujiashiping/2010/1228/20273.html
引文出处:北江发现古代纤夫石


共6条回帖只看楼主
日出东方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31日 08:38   来自PC
很惭愧,看来我们虽然多次走过峡江两岸,但对身边的“宝贝”却一直视而不见。

下面这幅酷似癞蛤蟆的巨石,周身的洞估计就是上文提到的“篙洞”了,即过险滩时纤夫或船夫用作船篙支撑的着力点,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深洞。



2010年10月31日古纤道徒步回顾

以前一直存疑,这些洞是怎么来的。下次重走峡山,要记得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洞应该只出现在上游端。

但纤夫石的判断要结合地势和地形,同时应有勒痕。

在水另一方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31日 09:02   来自PC
过来看看 :)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31日 09:25   来自PC
对船篙洞的纤夫石没细看过,看几时去看看这判断正确否(岩石成分的构成来判断吧)。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31日 09:27   来自PC
船篙洞的纤夫石在下游方向是否也有孔洞呢?
夏至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31日 17:07   来自PC
我一直以为是水臼,当然也有想到是竹篙所截出来的痕迹。看过录像之后,才知道范围这么广,走陆路是比较难这样全面地发现的。
pblw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31日 22:04   来自PC
又增進了一些知識:victory:
  • 0
  • 6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