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清远山林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1月9日 14:30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04 编辑
     12月25日,按照西方的传统习俗,是令人兴奋和雀跃的圣诞节。对于圣诞节,在东方有越来越多人要分享了,不管年轻人、小孩、中青年。其实,对于西洋人的节日,真的那么重要吗?看着广东各主要城市洋溢着的浓厚的气氛,恐怕,西洋人比国人更高兴、更开心,圣诞节更快的走向东方,圣诞文明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了。
     有人说:圣诞节是聪明的西方商人想出来的节日,是为了更多地赚取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以渡过经济大萧条的日子。又有人说:留过洋,出过海的东方人通过拷贝、粘贴、升级,把圣诞节带回了东方,引领东方人主动融入世界、主动接受西方人意识,感受国际大家庭既热闹又温馨浪漫的气氛。噢!地求只有一个,东西方的文化融合势在必行。柏林场不是倒了吗?东西德合并了!铁娘子也回家“务农”了,小布什也停职留薪回去要当外父了。可是,南斯拉夫破碎了,黎巴嫩和以色列又在纷攘中,伊拉克也承受了莫须有的罪名,印尼和菲律宾事件还在记忆中,朝鲜半岛紧张气氛新鲜出炉......。矛盾总是存在的。
     作为当年来自农村的孩子,本也想跟小嘎、傻月、小记者和当然们到广州去观察人山人海的气氛,趁机拉拉不认识的美女的小手。可是,这天是中国重要的日子,还是大众的公休日,也刚好是周六呢,咱们就不凑年轻人和小孩子的热闹了。
     喜欢一起出行的日子,喜欢与山友同行。几经联络,几度短信,一番苦心,大黑豆、四哥、简单、牛牛、小郑、小钦、小锋最终同意了清远山林选择的西行南冲!据先头部队派出的“侦察兵”回来报告:粉洞有苍老的历史、清静的村落、悦目的花朵、丰收的果园、弯曲的山路、留守的老人、保家守园的小狗、连片的杉林、婀娜的竹子。在寒冷的冬季,在又风又雨的日子,可以劈下柴、烧烧火,给老人家带来温暧带去新思维、新触角、新光明,然后回忆当年,然后感受当年。
     掀开月份牌,清远的天空似乎很久没下过雨了,给经营电站的股东们带来丝丝失落、点点苦笑与无奈。在缺雨的冬季,做小水电生意的人们自然着急,盼望更多,祈求雷公喝醉、电母顺心、龙王开怀,上天开渠放水。25号这天,天真的下雨了,下得颇欢,一番久旱逢甘露的样子。等到七点三十分,雨还没休止过,清远山林的心怅然若失,增加了两份担心,生怕美好的活动因雨而夭折,而继续前行又多了一个风险。坐在租来的面包车,赶着回复同学们发来的短信:前进、前进,前面的道路更光明;当地农家已为我们准备好丰盛的午餐和果蔬。
     这是一群让人感动的同学。计划可如期实施了,按照确定的行车路线,在连江路、笔架路、广清大道、桥北路先后接上六个同学,最后一个拉上牛牛,咱们可直奔75公里外的粉洞村了。在车上,各人热情高涨,车内气温骤然升高,盖过了外面的气温。
     沿着清连高速,在龙颈出口转入黄田,再转入结实宽阔的石马公路,经过南冲一个无人卖家看守的菜市场,然后跨过那座破烂的南冲桥,到达南冲圩刚好用了一个小时。对于外来的客人,要到达粉洞,不是那么容易。粉洞作为清新县最边远的乡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可用资源较少,工厂少,外来人口少,商业不发达,但岔路居然很多,一不小心,人就会走错路,要么往了秦皇的方向,要么就会转道石坎,要么会到达广宁。
      酒香不怕巷子深。听说我们到了粉洞,中午还有香喷喷的、闻一闻神仙也站不稳的、想一想和尚也要犯规的“菜”,热带雨林也连忙驾车追赶而来,连忙与四哥确定会合地点和行进方向。
      一路说笑,伴着风雨。九点五十分,我们撑开雨伞,在粉洞小学旁的村子走下车,守候多时的村民马上把我们引入家中。大厅里,正生着一盆红红的炭火。灶台上,正烘着一条条蕃薯干。柴房里,已摆着一箩箩蜜桔。温暖似是从天而降,感动着你我,冰冷的手慢慢热起来了。
     喝过茶、吃过桔子和蕃薯干,我们要冒雨走进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粉洞的界板尾村,来个雨中浪漫行走。因为里面只有三户人家,镇上人称“三家村”。这个小村,真正留守的只剩下一户王姓人家。走在路上,每过一个山坡,每到一个旱地,都是桔子挂满枝头的果园,因为下雨,果农都没来得及摘果运出外面,变现收成。这个场景,让人想到当农民的难,当农民,就要靠天色吃饭,望天打挂。在桔子成熟的季节,如果持续下雨,就影响农民的生计,影响农民的收成。大家知道吗?农民比城里人更关心天气预报。
     这似乎有点巧合,当我们走在路上,从后面走来了几个陌生的人,照面互打招呼询问去何家时,大黑豆笑说,说不定我们会去同一个地方呢。当我们走进王伯的家,又遇上了刚才的那几个人。原来,今天王伯家有喜事,他正为妻子过生日,这几个人是来吃饭祝寿的。灶台上,天井边,都放着肥美、健硕的鸡公和鸡项。或许是年老的原因,王伯已记不起清远山林曾到过他的家。没想到,我们这次到粉洞,居然碰上了生日喜事。
     在喜庆的日子,有客从远方来,王伯一家人自然高兴万分,连连招呼我们坐下,马上送上了热茶,王伯又从房子里拿出其亲手酿造的蜂蜜让我们品尝。趁着女主人有空的时候,清远山林送上一包利是作为贺礼,并送上一幅工商银行的挂历给王伯作为见面礼。
     那边,小钦看着纯净超好的蜜糖,到处找玻璃瓶要装蜜糖带回家;盛好后,塞给女主人20元作为拿蜜糖的钱,女主人却不肯收钱,坚持要送。看着残旧的泥墙、破旧的椅子、没穿袜子的两个老人,白喝白拿绝对不行,于心何忍;老人家的大方,我们只能从内心接受了,最后想出法子把钱给了女主人。就在我们要离开村里时,两位老人还一味坚持留我们吃饭。朋友,等到他日你也喝上了这蜜糖,一定会说:这蜜糖太好喝了,这村的老人真热情。
     其实,粉洞界板尾村就是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四周都是小山包,地处清新县边陲,人烟稀少,生活自给自足,粮食自产,田自耕,地自开,菜自种,电自发,水自引......。早上醒来,就可听见窗外有鸟儿鸣叫的声音;走出屋外,就可目送蝴蝶翩翩飞过青青的菜园。冬天的界板尾,还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它的怀抱,你置身绿色的家园。
     下午二点三十分,我们会上因路况不熟而迟来的热带雨林,把四百多斤蜜桔放上车,按每斤两元计价,付过果款后,接过果农送的一袋蕃薯。然后随当地人关哥到达村里的人家,关哥早就为我们打点好一切就餐事宜,让我们所吃到了上好的炒米,喝上了一级的花生擂茶,尝到上好的蔬菜......。为表示感谢,雨林大哥亲手送上了一枝法国红酒,与农家一齐就餐,直喝得大家脸红耳赤,饭宴才结束。
     粉洞之行,清远山林带回了一个思考。如何把村民的热情、大方和善良向城里推广呢?我们如何改造自己的思想,重新向老村民学习呢?寒冬里的一对赤足老人,看着让人心痛!或许,赤足对于他们习以为常了。不知为什么,这对老人,却让清远山林时常想起。心向善,是每一个人应做的。谁都来帮下这双老人,这是清远山林的期盼。

共1条回帖只看楼主
天蓝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月9日 15:33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04 编辑

教授把图直接上传吧,搜狐相册不行的

  • 0
  • 1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