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跟孩子说话,请蹲下来
天娜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3月24日 20:28   来自PC

2011/03/24 09:20:34 来源:钱江晚报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美国小学生守则细致入微,简单易懂,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但是,有专家指出,网友一边倒的看法可能存在误读。美国不一定像中国那样有全国统一的小学生守则,网友热议的所谓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日常行为规范”一类比较具体的东西。
  于是找来中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了一下,其具体性、可操作性,与所谓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就比较接近了。但是对比之下,两者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如果说两个文本就代表了“中美”之间的差异,可能是以偏概全,失之武断;但是,不论“中美”,只论两个文本自身的内容,确实可以读出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有多少成年人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小学校园,走进课堂,第一次面对老师时的情景和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个才六七岁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最可能的状态,是手足无措。于是,所谓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告诉你:“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等等,让你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帮助你克服陌生感,异己感,渐渐融入环境,与环境(老师、同学)建立友好关系,获得归属感,最后爱上这个环境——今后若干年里,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将是他或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之下,我们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性、可操作性是不差,但是,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从孩子需要出发,还很不够;何况是居高临下的姿态和语气,很难令人亲近。我们的一些所谓的教育者以及教育管理者,其实是说教者;他们不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跟孩子说话也要板着面孔,把一些生硬的规定、宏大的词语塞给孩子,就以为自己尽到责任了。
  跟孩子说话的姿态、语气,往往跟“儿童观”有关系。早在1919年,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就指出:中国人常将孩子误认为是“缩小的成人”,一切照成人的模式行事。“其实,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就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因此,鲁迅主张“解放”儿童,把儿童从成人强加于他们、并不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各种桎梏下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教育,应该以受教育者为本,“以人为本”,具体到教育领域里,应该“以学生为本”,应当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教育、教学方法到内容,都要根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安排。
  但是,九十多年以后,一些成人不但不愿意解放孩子,事情反而还有恶化的趋势。近日湖南湘乡一实验中学政教处主任连打学生四个耳光,本月初杭州某小学教师粗暴地训斥学生(即“录音笔事件”),“教育暴力”频发,既是功利价值观影响下教师伦理的失守,也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流弊。

共6条回帖只看楼主
天娜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3月24日 20:44   来自PC
且不说小学,为何国内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压在高中阶段,而大学阶段就相对如此轻松? 而国外,为何大学的学习压力会如此的重,永远做不完的作业!!!!!
peter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3月24日 21:35   来自PC
在国外,幼儿园、小学主要是学礼仪、学常识,而大学则易进难出,不能相比呢。
吴老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3月25日 00:38   来自PC
唉。。。慢慢来吧。。。
小虫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3月25日 01:07   来自PC
中国,懦夫的教育思想。本人比较偏激,不好意思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3月25日 08:25   来自PC
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美国。。。。。。
肉夹馍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3月25日 13:28   来自PC
美国其实就是只苍蝇

哪儿有粪

就奔向哪儿

:lol
  • 0
  • 6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