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清远县文物志
日出东方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4月9日 07:19   来自PC
   《清远县文物志》是清远县第一本文物专志(原文),成书于1987年12月。是在搜集前人有关记载及完成于1983年的全县文物普查、考古发掘成果基础上汇编而成。是地方性专业类书。为更好地传承清远历史文化遗产,特将此书扫描成PDF电子版提供下载,给有兴趣者查阅、学习。其中部分章节将有选择地进行整理,形成电子文字。
    特别鸣谢四哥提供信息,夏至提供样书。
    下载链接(因文件较大,分两部分):
    清远县文物志(上、下)
**************************************************
                                   目    录
序 …………………………………………………………………………………………1
凡例………………………………………………………………………………………2
第一篇  概述 …………………………………………………………………………3
  第一章  清远县历史沿革 ………………………………………………………4
  第二章  清远县文物分布概况 ……………………………… ………………5
第二篇  遗址 …………………………………………………………………………7
    第一章  生活遗址 ………………………………………………………………7
        第一节  圆岗顶遗址  ………………………………………………………7
        第二节  “猫儿洗脸”山岗遗址  …………………………………………8
        第三节  新石器遗物出土点  ……………………………………………8
    第二章  城堡遗址 ………………………………………………………………9
        第一节  清远县古城址 ……………………………………………………9
        第二节  政宾县古城址  …………………………………………………10
    第三章  冶炼遗址  ……………………………………………………………10
        第一节  铁炉村炼铁遗址 ………………………………………………10
        第二节  秦皇山炼铁炉遗址……………………………………………11
    第四章  革命旧址  ……………………………………………………………11
        第一节  李亚楷起义遗址 ………………………………………………11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农会旧址  ………………………………………12
        第三节  北特交通站旧址 ………………………………………………13
        第四节  秦皇山游击区遗址……………………………………………14
第三篇    陵墓  ……………………………………………………………………15
    第一章  出土墓葬 ……………………………………………………………15
        第一节  春秋墓葬…………………………………………………………15
        第二节  东汉墓葬…………………………………………………………17
        第三节  明墓 ………………………………………………………………18
    第二章  历代古墓 ……………………………………………………………18
        第一节  晋墓 ………………………………………………………………18
        第二节  南朝墓……………………………………………………………18
        第三节  宋墓 ………………………………………………………………19
        第四节  元墓 ………………………………………………………………20
        第五节  明墓 ………………………………………………………………20
        第六节  近代墓葬 …………………………… …………………………24
    第三章  古窖藏 ………………………………………………………………24
    附录   ……………………………………………………………………………25
第四篇  建筑………………………………………………………………………27
    第一章  寺观庙宇……………………………………………………………27
        第一节  飞来寺……………………………………………………………27
        第二节  藏霞洞仙观 ……………………………………………………29
        第三节  飞霞洞仙观 ……………………………………………………29
        第四节  锦霞古洞与锦霞禅院 ………………………………………30
        第五节  庙宇 ………………………………………………………………31
    第二章  祠堂  …………………………………………………………………32
        第一节  元明祠堂  ………………………………………………………32
        第二节  清代祠堂  ………………………………………………………33
    第三章  亭台楼阁  …………………… ……………………………………35
        第一节  亭 …………………………………………………………………35
        第二节  楼 …………………………………………………………………37
    第四章  牌坊  …………………………………………………………………37
        第一节  明清牌坊  ………………………………………………………37
        第二节  近代牌坊  ………………………………………………………38
    第五章  古塔  …………………………………………………………………39
    第六章  古桥梁 ………………………………………………………………40
    第七章  民宅  …………………………………………………………………41
    第八章  名人故居  ……………………………………………………… …42
    第九章  革命纪念建筑 ……………………………………………………43
第五篇  石刻………………………………………………………………………46
    第一章  摩崖石刻……………………………………………………………46
        第一节  宋代………………………………………………………………46
        第二节  明代………………………………………………………………47
        第三节  清代………………………………………………………………50
        第四节  民国以来……………………………………………… ………54
    第二章  碑刻………………………………………………… ………………55
        第一节  元代………………………………………………………………55
        第二节  明代………………………………………………………………56
        第三节  清代………………………………………………………………59
        第四节  民国以来………………… ……………………………………79
    附录………………………………………………………………………………83
第六篇  馆藏文物 ………………………………………………………………86
    第一章  石器 …………………………………………………………………86
        第一节  生产用石器……………………………………………………86
        第二节  生活用石器……………………………………………………87
        第三节  端砚及其他……………………………………………………88
    第二章  陶器……………………………………………………… …………88
        第一节  遗址陶器、陶片 ……………………………………………88
        第二节  随葬陶器、陶片 ……………………………………………88
        第三节  魂坛  ……………………………………………………………93
        第四节  坟地券 …………………………………………………………93
    第三章  瓷器…………………………………………………………………94
    第四章  金属器、玉器……………………………………………………97
        第一节  铜器  ……………………………………………………………97
        第二节  铁器  ……………………………………………………………97
        第三节  银器……………………………………………………………102
        第四节  玉器及其他…………………………………………………102
    第五章  货币 ………………………………………………………………102
        第一节  汉代铜钱 ……………………………………………………102
        第二节  其他铜钱 ……………………………………………………103
        第三节  铅钱……………………………………………………………104
    第六章  书画 ………………………………………………………………105
        第一节  传世古书画…………………………………………………105
        第二节  近世名人手迹………………………………………………106
    附录    动物化石 …………………………………………………………108
附篇(一)  胜迹
    第一章  山水 ………………………………………………………………109
        第一节  飞来峡  ………………………………………………………109
        第二节  花尖山  ………………………………………………………110
    第二章  岩洞    ……………………………………………………………110
        第一节  燕子岩  ………………………………………………………110
        第二节  建辉岩  ………………………………………………………112
        第三节  渡马岩  ………………………………………………………112
        第四节  狗牙岩  ………………………………………………………112
        第五节  飞鼠岩  ………………………………………………………113
    第三章  温泉 ………………………………………………………………113
        第一节  银盏温泉 ……………………………………………………113
        第二节  大沙洲温泉…………………………………………………113
附篇(二)  县内文博大事记……………………………………………114
后记 ………………………………………………………………………………116

共8条回帖只看楼主
日出东方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9日 07:19   来自PC
封面:



清远县文物分布状况图:



日出东方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9日 23:11   来自PC
通读一遍此书之后,发现一些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略记于下。

1、书载光禄大夫江一龙墓在峡山白庙圩背后,已湮没或未能找到(P25)。但其实应该早就找到了的,作为江姓祖墓,就在黄金埗山庄后半山腰上,09年曾去过。

2、书载白廷用墓在芋头岗,估计就是去年飞来湖开发时发现的那个,这回就真的是湮没了。

3、飞霞风景区内的锦霞禅院原来源出石角回歧锦霞古洞。此洞于63年被拆毁,但仍有遗址和两处石刻,值得一探(P30)。

4、江口湄坑古桥为清英古驿道五十四座桥之一(P41)。换言之,峡山古道可能称为古驿道更准确一些。

5、97大洪之后峡山所佚碑刻此前或者大多有拓本,可据此重修(P52倒二行,及后多处)。

6、集字重刻、后人刻前人诗碑等事古常有之,如阮元重刻罗隐云台碑,翁方纲重刻苏东坡题名碑、陈淮刻王渔洋诗碑(P61-62)。

7、旧县境千米高山有7座,1座在石潭,余6在石坎,除七星岗外,余皆已知或已登。据书载海拔,七星岗当为县境第一高峰(1144)。

8、花尖48峰其名待考。

9、书载曾出土过文物的五个岩洞,除燕子岩知道之外,飞鼠岩估计即为曾到过的白花兰洞,余建辉岩、渡马岩、狗牙岩皆值得一探。

10、62年第一批县重点文物单位共9个,峡山之飞霞、藏霞、飞来占其三;78年重新公布共14处,增3农会2墓共5处。(P115)

日出东方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10日 01:49   来自PC
与峡山地区相关的内容:

1、P18,贞俊禅师墓;

2、P25,灵霭禅师墓、唐光禄大夫江一龙墓;

3、P27,寺观庙宇之第一节 飞来寺,第二节藏霞洞仙观,第三节飞霞洞仙观,第四节锦霞古洞与锦霞禅院;

4、P35,亭台楼阁之飞泉亭、交影亭等;楼之帝子楼、凤凰楼,牌坊之明清十九福地坊、藏霞二坊、近代飞霞通津坊等;

5、P39,古塔之普同塔、长天塔;

6、P46-85,第五篇石刻全篇;含摩崖石刻76处(据内容统计为67)、碑刻52通(按内容统计为48)。均载全文,部分配图。多处提及有拓本;

7、P109,胜地之飞来峡。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10日 05:44   来自PC
3、飞霞风景区内的锦霞禅院原来源出石角回歧锦霞古洞。此洞于63年被拆毁,但仍有遗址和两处石刻,值得一探(P30)。

7、旧县境千米高山有7座,1座在石潭,余6在石坎,除七星岗外,余皆已知或已登。据书载海拔,七星岗当为县境第一高峰(1144)。

---------------------------------------------------------------------

布衣有兴趣去印证!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10日 08:12   来自PC
4、江口湄坑古桥为清英古驿道五十四座桥之一(P41)。换言之,峡山古道可能称为古驿道更准确一些。

----------------------------------------------------------------------------------------------

个人认为,驿道 纤道的说法是因其使用功能 特点而形成的称谓.

清英古驿道是确实的,但峡山段名纤道更能体现峡山 峡江的地理形势.就如川黔古道也有驿道 盐道 茶道 部分的纤道等的描述.
楚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10日 19:14   来自PC
谢谢东方!我个人看了文物志后,较感兴趣抽个时间去七星岗看看那个塔。水厂边,应该能在下午下班后过去看看。赖伯组织行吗?
文伟-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12日 14:24   来自PC
路过看看 :lol
在路上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4月13日 21:28   来自PC
的确是好东东!
  • 0
  • 8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