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风 于 2011-4-18 14:08 编辑
转自网络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降雨的形成
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水汽的不断补充,过饱和的水汽继续不断地在云滴上凝结和凝华,使云滴继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云滴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就象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大,最终落向地面,成为雨滴。
在夏季晴朗的日子里,当某地区存在暖湿时,便会产生对流运动。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在下降气流控制的地方,空气绝热增温,空气相对温度较小,云无法产生,于是便形成了一朵朵的顶部凸出、底部平坦像馒头一样的淡积云,若对流继续发展,由于上升气流的中部比周围强,于是便形成了象山峦或宝塔那样的浓积云和更加宠大的犹如巍巍高山的积雨云了。
旱的太久
见到有机可乘
各地猛药纷出
一不小心
没拿捏好量
于是
杯具了
.......
:lol
原来雨都下到南边去了。个人认为,人工催雨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一种行为,大范围的人工催雨有可能增大局部地区发生人为自然灾害的危险性。
为什么清远不下大点呢,旱了这么久,乡村周围都在修灌溉水道``
其实很简单的,本来昨天那些雨云很平均的,但是下雨也要讲政治嘛,大家都旱了这么久了,见有雨云来了,肯定是要先照顾珠三角啦,所以昨天清远是没有打增雨剂的,是打了赶雨剂,目的就是要把雨云赶到珠三角去,可能其他的穷困地区也是这么做了,于是,想也想得出了,全部的云都赶到一个地方云,这不玩大了吗?:lol
我第一次听说切变线是1982年5.12.这是这切变线造成了当时灾难性的降雨.切变线是气流上下流动(高冷低暖)诱发降雨.锋面低槽应该是冷暖气流交汇区域(我国多出现南(暖)北(冷)气流的交汇,像梅雨的形成.),也是降雨形成的原因.
切变线和锋面低槽共同影响下不暴雨才怪呢.
开车切变线我就识,其实气像也是个极高深的学科,太多的未知数,当今的科学应该不能百分之百可控吧?看看新闻,全部报告了灾害,死了十多个人,但全部责任推到老天爷身上,真的是百分之百的天灾吗?真的和人工降雨无关吗?我就觉得应该探讨下,让公众知个明白,让死了那些人也死个明白。
子俊 发表于 2011-4-19 03:26 
开车切变线我就识,其实气像也是个极高深的学科,太多的未知数,当今的科学应该不能百分之百可控吧?看看新 ...
会有些微关系,但现今的人工降雨能力远还没达到形成灾难性暴雨的水平.
就如炸弹引发地震,不知要多少当量的炸药才可以引发灾难性的地震一样.
气象武器 地震武器还需要你去创新呢.: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