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峡山寻找归猿洞
夏至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1:54   来自PC

峡山寻找归猿洞

平民一个,对民间文化自然有种亲切感,近年颇生兴趣。寻找峡山归猿洞,就是这兴趣的具体实践吧。

归猿洞的出现,大约是元代以后。现存最早的峡志——清初《禺峡山寺》记:“归猿洞,古寺后,仙猿峰之陡绝处,中隔悬崖、通以梁,游者多惊怪,不敢渡。过此则洞壑幽深树木岑郁,真仙境也。”明代以后,也有不少诗人留下了游览归猿洞的诗歌。今天,归猿洞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却只是一个较大的山崖,与峡志所记情况颇有出入。于是人们怀疑这是否真实的归猿洞。飞霞风景区管理处曾多次组织队伍翻山越岭去搜寻“真正”的归猿洞。可惜一无所获。归猿洞因此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怀着一种探险猎胜及追查文化真相的心愿,在野云等文友发动下,东方等北江运动休闲驴友积极响应中,一群各怀特长、各有所好的年青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寻找归猿洞征程。

初探

2008年11月8日9:00,我们一行二十三人准时在白庙码头集中出发。按原先的计划,我们从江边步行逆江而上。白庙码头依山而建的房屋,是渔民岸上的家,历经数载,原先住在那里的村民,大部分已搬至新家。穿越层层叠叠的房子,再沿着光滑的岩石下到高低不一、乱石如云只有丈余宽的河滩。北江河峡山段,河水就被囚围在两条山脉间穿流而过。秋冬季节,江中水位低,只是露出了山脚。大家高一脚低一脚的,在浅滩岩石上,有的施展“轻功”,有的一步一试探脚踏实地,走起来象喝醉酒般趔趔趄趄,当然,行走缓慢的自然是“野外急行军”的菜鸟,而那些运动休闲的“驴友”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步行能力显然强得多,没走多久,就把我们一些文友远远地抛在后面。

11时多,我们到达飞来寺。飞来寺风景区的康少云主任草草拨了几口饭,就和我们这班干劲十足的团队一起往他们开发的归猿洞进发。康主任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交影亭、十九福地等的情况。从山下至十九福地,沿路是平整的水泥路,大家只需喘几口气的功夫就到了。倒是过了十九福地牌坊,从后山而上,从路况来看,大家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年代。黛黑的条砖铺成的一米多宽的路面,左右路基用砖角巧妙地装饰着。这一种雅致延续了二百米左右的距离,路面显示似乎又进入了另一个年代——除了两边偶尔见到岩石护着的路基,随着渐行渐远,道路逐渐隐没在莽莽山林和厚重的松树枯叶里,时而又重新出现在大家脚下,幸亏有康主任的引导,否则我们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据康主任介绍说,峡山山高路陡,十九福地闻名遐迩,游人往往到了十九福地牌坊就很少会向上前行,故而牌坊之后的路因人迹罕至,几近被荒草枯枝所埋没。一路上,我们途经飞来寺旧址、狮子石等,然这些景点,已是鲜有游人造访,一片破败,苔藓遍布。在几近窒息的七拐八转的攀爬下,康主任把我们领到了灵猿神洞——也就是飞霞风景区管理处所说的归猿洞。一条布满不规则岩石的深壑之上,耸然着一个约一米多高、不到二米宽的洞口,洞口两侧各有仅可落一脚宽的边缘,大家五六个一组分批猫着身子摸索着进洞。洞内不深,大概可容纳近十人,洞体稍为上倾斜伸,前宽后窄,岩石和石粉结构,局部有柴火烧过的痕迹,偶有水滴从顶缝渗落,洞下有一脸盆大的窝,窝内是石粉,是野兽所为?或是水量充沛时滴水所至?虽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然洞内气温闷热,凝聚着一股浓重的泥土腥味,我们带进去的眼镜、摄影器材等玻璃物品,均蒙上了一层水气,无法发挥作用。有驴友从地上捡到一支长约30公分的黑色毛管,鸟类或兽类毛发,不得而知。

从洞口出来,大家对照所搜集到的资料,我们所见到的归猿洞和峡志记载明显有出入。真正的归猿洞在哪里?峡山数百年来经受过多次山火和山洪、泥石流破坏,归猿洞可能发生过山崩,难道就溃成今天这个样子了?

心有不甘。怀着寻找真正归猿洞的梦想,我们告别康主任,按照原先制定的路线,开始了新一轮的探寻。运用驴友的卫星定位仪,大家从灵猿神洞左侧山脊继续向上攀登。愈往上,山势显得愈为陡峭,四周是参天的乔木和野藤,遮天蔽日,阳光难以穿透密不透风的树盖,地下几乎寻不到一株小草或低矮的灌木,偶见一朵朵洁白肥厚的蘑菇,枯枝落叶,积满了厚厚一层,踩下去,松松软软,走了半天的路爬了大半座的山,腿脚已有点发抖,脚踏在枯枝败叶上,就如走在海绵上,步履不稳,一不小心,就“五体投地”,地上,立马就“划”出一个人形。

从山脊到顶,我们查找不到一丁点峡志记载的痕迹。从高大的树木里走了出来,却又转入到另一个灌木丛生的山坳里。东方说,“为保障大家安全和节省体力,必须穿越这个山坳,到达对面山顶上,然后沿山顶走回白庙”。对面山顶因为此前为预防阻隔山林火灾,而人工修整了一条草木相对稀少的防火路。山顶的防火路,是整个峡山最清晰、最简单的一条“坦途”。这山坳,根本就没有路。举眼望去,密匝匝,比人还高的蒿草、野竹、杂树。北江运动休闲的驴友们,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所带的开山刀这会可派上了大用场,硬是从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扒开一道“口子”,大家从“口子”里排成一直线,鱼贯而入。虽是“路”,大家抱着对自然生态的爱惜,对灌木只是略作修伐或仅仅拨开而已。初次参加活动的文友,时有落后者,只能从稍为有走过痕迹的地方跟上。当遇到无法辨别踪影时,只能开口叫唤,以声定位。头顶蓝天和槁草,环顾四周是阻隔视线的树干枝叶,仅拉开一米左右的宽度,灌木高深,往往前不见人后不见伴,人就好象被扔进了绿海中。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苦攻,我们终于胜利到达防火路,山顶防火路只有几十公分高的茅草,尽管草丛中布满碎石、苔藓,毕竟已是一眼能望通的“坦途”。站在北峡山的高峰。大风将我们一身的疲惫和闷热吹得彻体清醒。天空蓝得让人呼吸畅顺,才下午三时左右,月亮已经差不多挂上了半空。一边是夕阳,一边是新月,在深蓝的碧空中,我们享受着日月辉映。一湾碧水就凝固在群山叠叠的山脚下,仿佛是山上重重的绿,从山顶溢流而下注满着两山之间的沟底。江上的游船,拖着长长带着皱褶的尾巴,仿佛就在绿色的通道上溜跑,又如夹山移动着一帧帧的风景照,让人感觉到游船在前进。

在凛冽的山风吹刮下,我们沿着防火路往白庙方向走,夕阳就在我们前方。远望早于我们攀越另一个山头的同伴,如血的残阳下拖着渐暗的背影,是怎么苍茫的一种景象。一轴历史的画卷如同从天上铺展下来。

翻过一座山峰又一座山峰,自以为很近,居然走了两个多小时,经过数不清的山头过了一个又一个,自己摔了一跤又一跤。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条古藤,让我们顺势一荡,穿越历史、跨过山峰,一下子就飞到山脚,然后随手一扔,那多爽!

初次探寻,我们找不到峡志所记载的归猿洞。但峡山瑰丽的风光,是一般旅游者所不能企及的。


再探

初探归来,我们肩膀、腿脚痛了好几天。11月17日,我们怀着对追寻的专注,再探归猿洞。这次探寻,只有六个人继续保留梦想。

在总结了前一次的经验教训后,当天一早八时半我们在白庙集中。经寻访当地人,我们惊喜地听闻,白庙的梁叔曾经到过真正的归猿洞!据他说,归猿洞洞口有个对联,上面写着:母带玉环归故洞,儿携金锁跳潭溪。这与归猿传说何其相似。在清代编修的《清远县志》里记载:“归猿洞在飞来寺后,唐有孙恪者,纳妾袁氏,后至寺,袁以一碧玉环献老僧,小顷,野猿数十扪萝而至,袁见之,乃题诗化猿去,僧方悟,乃向所畜者,环,其系颈物也。”

我们几经周折找到白庙的梁叔,邀请他一同前往。梁叔说,他寻找到的归猿洞是从菜园坑而上。为节省体力和时间,我们租来一条木船,乘船直达峡山菜园坑。那条简易的木船,轰鸣着发动机“隆隆”之声,在碧波中如一条银鱼,拐过一道道湾,绕过一处处礁石,溅起串串浪花,在我这名旱鸭子默默的祈祷中顺利到达菜园坑。

菜园坑在飞来寺下游,刚好是山势转弯处,山脚岸边是少见的一层层软绵瓷白的细沙,就象山的皱纹,折折叠叠,人高的芦花,仿佛就是插在头顶上的雁翎。扒开重重“雁翎”,我们钻上了山。菜园坑,早已是人迹罕至,杂草灌木,交错生长,将曾经的路都淹没了。

在梁叔的引领下,上山途中,我们发现了一座塔。正面书着三个灰雕大字:普同塔。方正的基座,上窄下宽的梯形顶上是一颗水泥圆球,塔身边缘装饰着回形花纹,青苔在塔身的版图上扩张,赤蕨、杂草从砖缝里长出来。回来后查阅资料,方知普同塔是和尚圆寂后存放骨灰的坟塔。

山路弯曲,进得山中,倒是少了矮矮的草木,腿脚灵便了不少,梁叔挥舞着他的开山刀,削枝片叶,在前方开路。有了向导,我们倒是省心,不用再左看资料、右看卫星定位仪。梁叔一边走,一边指指点点介绍沿途见到的山里物产。金叶枫、椎仔树、五指毛桃……,比比皆是。梁叔还重点向我们推介金叶枫,据说是治疗咳嗽的良药。金叶枫就生长在潮湿的石上或苔藓上,墨绿色的杏仁形般的叶片,圈上淡淡的金色边,或许金叶枫就此得名吧。梁叔挺权威地说,叶片上布满金色网状的是公的,其余的是母的。我们将信将疑。跨过一道道山沟,越过一道道山梁,从坚固的山体到粉石遍布的陡坡,梁叔带着我们就是找不着北。梁叔对我们说,你们就在这里休憩一下,我先到前面探探路,再安静地想想归猿洞的路线,然后再呼叫你们。我们同意了。梁叔一去半小时,期间我们大声呼唤,一直就没有他的回应,再打他手机,居然是无法接通,我们开始有点发怵——主要是担心梁叔的人身安全。分头去找吧,又怕大家会走失——本来就只有六个人,一分开,人就更少,何况有两个是女的呢。大家正在争执要不要去找的时候,梁叔回来了!我们心头一块大石终于落下,问梁叔为何不回应我们的呼唤,他说他去了山的那一边,没有听到。这莽莽大山,真是不可轻视。

梁叔没有任何发现。天色已晚,太阳的颜色开始变暗,野云不想放弃,要继续找,我倒是怕天黑,建议返程。集体考虑到安全,决定还是撤退。关于如何撤退的事情,大家研究了一段时间。最近的路途是强攻上顶,但到处是密林峭壁,根本不知路在何方,更不知道能不能上去,再就是大家的体力透支几近极限。原路返回吧,原路也不知在哪里,往回走是一重重的山,上上下下,时间上更难预测。

拼了。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按一探归猿洞时返程方法,再往那条防火路攻上去。

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快点安全离开山林,那怕只是到达防火路。大家于是拼命地向上攀爬,马不停蹄。男的落后了,女的在前面开路;女的跟不上了,男的在前面拽。遇上岩石,攀不上。同伴中有攀岩高手,不知怎么就上了去,然后放下一根绳,下面的人将绳往腰上一捆,半爬半拉的就上了去。

路途艰险,倒是遇上不少美景和意外的收获。

中国人喜欢百年之后找个风水好的地方入土为安。在他们的传统思维中,风水宝地可以有很大作用:一则希望自己的灵魂在死后可以安息;二则可以庇佑后人。在我们气喘吁吁手脚并用攀上一堆白石高崖后,我们才发觉,白崖似乎是周遭群山中一个突兀的制高点。它高高地俯视着黛山、碧河,有一种飒飒的威风和气势。就在雪白的岩石之上,居然,盘着一座扇形的简易石坟,坟前立着一块瓦片。显然,这是一个空坟,是活着的人“抢占”的“风水宝地”,立上瓦片是以示先到先得。一探归猿洞时我们也见到空坟,则是坐拥在一个广阔的山坳,安谧而阳光普照、万物向荣的景象。峡山的确是宝地,要不,谁会路途迢迢,跑来这远离尘嚣的荒山野岭拣块地。

当我们到达山顶时,夜幕已笼罩下来。大家把身子摔在地上,疲惫地舒展四肢。仰望天空,已挂上几颗星星,山风微凉。幸好,在夜色完全吞噬整个山林之前,我们终于可以极目四野,看到了头顶上的星空。危险很大程度是脱离了,但我们要离开峡山还有很遥远的路程。按一探的归程路,沿山峰一个个走回去,天黑路杂,未免太过崎岖。熟悉峡山地形的东方和布衣,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向最高处的微波塔进发,在那里有一条公路从另一方向直抵山脚。事不宜迟。大家重抖精神,向微波塔进发。这时,我才留意到山下美景:璀璨的灯火,点缀着山下整个城市。灯火下的城市,有如银龙舞动,有如数不清的萤火虫在四处翩翩起舞。我拿出整天以来无暇顾及的相机,对准远方的景致,定格首次攀越荒山野岭、在繁星闪烁的苍穹下难得见到的壮美。这时,我才发现,整天下来,除了走走爬爬,我的手我的脚,再没为干其他事而腾出时间。包括大家,全部的精神和精力全用在峡山上,哪有空分心于其他?

微波站的守护员,黑夜中见到我们造访,显然觉得很突然。在我们说明情况后,他们很是热情,并向我们提供饮水,指明下山公路。分别时,他们赠我们一束山顶上栽种的野菊,很香、很金黄,至今让我回味。

沿着总算宽阔但不平坦的泥土公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山下走。东方和布衣随身携带的头灯,一前一后扫照着道路。幸亏他们有着丰富的野外出行经验。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反正是走走憩憩,到山下时,附近的鸡场、羊场的狗,一吠百吠,霎时吠声一片,真担心它们集体窜出来,那我们与遇着狼群有什么区别?感谢雨林和一刀,他们在获悉我们山上受困,早已组织好两台车,前来白庙接应。如果不是发现我们顺利到达山脚,恐怕他们会开着座驾,挑战峡山高峰,为我们解围。

二探峡山,没有找到如梁叔所言的归猿洞,倒是多了几分惊险体验。

三探

在完成各种事务后,12月20日,我们这群“疯驴”在冬至前一天,一共十一人出发继续寻找归猿洞。梁叔因为有家事,没有与我们一起前往。

我们的活动,引起了一些政府要员的关注,跟着我们一起向莽莽大山进发。

寻找归猿洞的事情,似乎在白庙村产生了骚动。可见,归猿文化在当地有着悠长的历史。当天,我们在租船时,本地的几位村民围了上来,都在议论纷纷。

“压根就没有人去过真正的归猿洞。梁伯在‘吹水’。”

“如果发现了归猿洞,别人早就去拿了一万元悬赏了!还等到现在吗?”据说,飞霞风景区为了找到真正的归猿洞,曾重金悬赏。

……

又是一番对我们行动否定的话。似乎一盆冷水淋向我们热气腾腾的头脑。

其实,此前我们已电话拜访了多名专家人士,也知道归猿洞只不过是将传说赋予于现实中的洞。我们所找的也只是这个能够载寓传说的洞。

无论怎样,怀着一颗探寻之心,我们不会放弃。

全队十一人,乘上一艘机动小木舟,直抵菜园坑。人,往梦想奋进时,往往会忘记、忽略日常的小节。平生畏水的我,在经历了第一次的胆颤心惊之后,第二次毫不犹豫地挤坐在舟头。朋友月儿在同一天到浸潭大陂头萝山登顶,结果被一小蜂所蛰,出现皮肤肿涨、神志不清,甚至休克等征状,幸运的是在驴友的帮助下,送到医院,终于脱离危险。当她在第二天打电话嘻嘻哈哈告诉我这件事时,我几乎懵了,简直难以置信。为了寻找归猿洞,我们将所有的顾虑都搁置一边了。

照样的忐忑不安,在冰冷的江风和飞溅上来的江水“检阅”下,我们再次在菜园坑口弃舟登岸。岸边高高的芦花丛还遗留下我们拨弄而开的小路,走着走着,就迷了路,到普同塔时,却发现是在另一侧上了平台,难怪此次途中我们发现了一座上次未曾碰上的墓葬,小板凳般大小的青石碑上刻着:*******圆寂****民国十七年****。虽然字体刻得很深,毕竟年月久远,碑石出现了不少风化裂纹,再加上在半明半暗的树影下,看上去有点潦乱。首次见到普同塔的人,照样像我们第一次发现那样,围着塔四周一番巡视,然后揭开塔身左、右、后各三个不足一个平方米的石门板,有的甚至大胆地将头和上半身探进塔内察看。冬天时节,山里的椎子早就熟透,一颗颗掉下来,将针刺密布的外壳抛在一边,土褐色的饱满果实蹦满了一地。好几个驴友俯身就在平台上捡起山果。

有驴友在听取了梁叔上次说有带香烛的说法后,本次特意带上了香烛,很是隆重地在祭祀台上焚烧,并煞有其事地说了句:“各位大师,这里你们比较熟悉,就有请带我们找到真正的归猿洞……”

观景的、捡椎子的、烧香的、心中默默地虔诚祈祷的,大家各怀“鬼”胎,各做其事。

突然间,已经封好一阵的左侧石门板,“咣啷”一声掉在地上。大家嘴里不说,但觉得多少有点意外。

焚烧完香烛,确保没有了明火,我们继续前行。

在行进的当时,我很留意往回望。越往里走,身后的北江河离我越远,直至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大山。再往里走时,再不经意地回头,却又看见了北江闪亮的河水,河水之后是山。我指着山问大家,那是河对岸的山还是我们这边的山?大家头也不回不假思索地说,是河对面的。他们相信科学,相信卫星定位仪。而我多少有了点疑惑。而最后,证明我这疑惑是对的。

走着走着,有参加第二次寻找的驴友们都觉得不对劲:山路越走越险峻,和上一次却明显不同。东方拿出卫星定位仪,左点右点,嘴里喃喃自语,“怎么越走海拔越低了?神了,定位仪好象有毛病。”事实上,卫星定位仪当时有没毛病不敢说,但后来我们可以肯定,我们是在大山里已迷失了方向。我们前进的方向,不是往山的深处去,不是和河形成一个垂直的角度,而是沿着江的方向走了!我们走的是一个“凹”字,河就在“凹”的中间。难怪乎我转身时瞥见了北江在后面“窃笑”,而北江后面的山,是我们脚下山的另一条“胳臂”!这,就是大山的奥妙,不经意地,和我们玩了一个捉迷藏游戏。

到11时,我们才到达二探时分叉路口约200米的地方,海拔300多米,但这时两边山势陡而林密,无法找回原路,只好继续溯溪而上。沿途松动的石块很多,每走一步都需要试探脚下的石头是否稳实。一不小心时,一位驴友,踩动了一块浮石,滚动的石头迅速飞泻而下,不偏不依砸到另一位女士的膝盖。幸好石头不是很大,检查一番,只是撞淤了鸡蛋大一块。

同来的政府要员,因为有重要事情要赶回市区,习惯集体行动的我们决定强行冲顶。在冲顶过程中,野云说东边山崖下似有一洞穴。大家异常兴奋,拿起三副望远镜仔细地眺。

热带雨林说,“那是树荫,不是洞。”

布衣说,“凭着他1.5的视力,那是一块凹进去的麻石。”

野云分析说,“太阳是在西边,树的荫影应该在树的左后侧,而不是在右后侧。”

大雄拿起望远镜左望右望,不知何物。

望远镜被大家抢来抢去,直至否定是洞穴决定继续赶路。我仅凭戴着眼镜的非正常视力,也只能怀疑是荫影。那天不知为何,望远镜到了我手,我依然看到的是一片迷糊。

经过一番攀爬,我们找到了在第一次探寻时的登顶之路,穿过篱梗竹海、挥砍荆棘丛林,我们登上了防火路。上一次天黑,而且不是原先登顶的地方,今次的登顶和第一次的位置完全相同,我们发现,防火路已经人工修割,白茅草只剩下扫把一样的草头了。

三探归来,卫星定位仪出毛病、野云的手机打不出、我的手机出现两个贯穿整个屏幕的“十”字。或者是巧合。我们不信邪,但不由得想起了这座山是否有磁场?真正的归猿洞可能就藏在大山深处,它,只能巧遇,是先进的探测器材所不能找到的,包括经过多少人的搜寻。

经过三探,尽管我们仍找不到归猿洞,但我们发现,这一脉山,风化石头太多,几次探找,基本上没有发现大型的洞穴,最大的就是飞霞风景区寻找到的灵猿神洞!我们推测,或者,真正的归猿洞可能在岁月的洪流中湮灭。正如1997年那一场山洪,把飞来寺的一些建筑和佛像一齐带走。

寻来觅去,却是反证灵猿神洞最有可能就是归猿洞。寻觅至此,现实于我们有点残忍。可是,历经几次马不停蹄的翻越,我们领略到了大山里不为人知的许许多多,足以让我们在岁月长河里好好回味。回到闹市,回复尘世的喧哗与繁华,北峡的绿海、清波,不时在我的脑海翻腾、涌动。归猿洞,果真有其洞吗?不管怎样,借助寻找归猿洞这一文化主题,我们毕竟作了一回深入大山之旅。

   
2009年6月9日,梁叔在我们沉寂了半年后,主动打电话来,问我们是否有空,可以再聊聊。我接待了他。梁叔说,他辞掉了工作,今后会有更多空闲时间,可以继续帮助我们寻找归猿洞。或许,梁叔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归猿洞,他也只是根据当地的口传,人云亦云地将传说美化到他所见到的洞穴上。但,勿庸置疑,只要他能带领我们找到他所说的洞口幽深、洞口外有题字的地方,我们付出再多的艰辛,历经再多的险阻,也会勇往直前。

后记:归猿洞暂时没有找着,也不确定我们以后会不会再找。如果活动到此结束的话,多年之后,我的这篇文章,不知是否会成为新一代寻找归猿洞的参考资料。


共19条回帖只看楼主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2:31   来自PC
结局自然的重要的,但布衣在寻觅归猿洞的过程领悟到的更多.:victory:
赖叔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3:18   来自PC
极度兴趣中……希望成为幸运的一员:victory:
吴老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3:29   来自PC
回复 赖叔叔 的帖子

赖叔叔。。看样子,。。你又想拉衫尾了是不?嘿。。。。。。。{:cat59:}
孔乙己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3:44   来自PC
不错

大家继续:lol
赖叔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6:00   来自PC
回复 吴老太 的帖子

山路有时是靠双手来走滴………我不想做拉拉队5555555
楚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7:02   来自PC
妹妹,这时才拿出来分享,想再发动拉大旗进行四探呀?
日出东方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7:30   来自PC
先顶,慢慢欣赏
夏至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7:55   来自PC
回复 楚风 的帖子

你以为个个都象你泉思文涌,三两下就可以搞掂。几年的探寻,我现在才成稿。
文伟-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18:09   来自PC
顶吓 :lol
pblw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22:15   来自PC
記述得很精彩呀{:cat22:}
吴老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6日 23:19   来自PC
回复 夏至 的帖子

不会吧??兄弟啊,,你居然是几年的探寻,现在才成稿。看来是个好地方啊。。。。慢功出细活,,,嘿。。其实我是想不到合适的词来评价了。没读书的人,乱用词,也不知道那样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请留言告诉我怎么改哦,,谢咯。。各位
秋天的蝉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7日 18:20   来自PC
从小就听归猿洞传说的故事,曾经少年的时候结伴去寻找过.希望有第四次的探可以参加.
蓝色的遐想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5月21日 09:16   来自PC
唔见有图??
一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日 19:34   来自PC
再探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5日 08:25   来自PC
期待再探。。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9日 07:49   来自PC
"归猿洞暂时没有找着,也不确定我们以后会不会再找。"

四探的时机到了么?
新驴友小龙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3年6月14日 19:59   来自PC
:lol走起!
山村的老夫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4年9月9日 17:02   来自PC
期待再探。。。。。我 去。。。
山村的老夫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4年9月9日 17:02   来自PC
期待再探。。。。。我 去。。。
  • 0
  • 19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