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锐添:为清远慈善事业添砖加瓦
清远日报>> 2011年07月03日 >>A1版:要闻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11年07月03日 来源: 清远日报
作者:陈柏益
黄锐添探访汶川灾区板房图书室
清远好人
记者陈柏益
坐在记者面前的黄锐添,给人以朴实憨厚、沉着冷静的感觉。从他淡然的言语中透出一种刚毅、精明和干练。他今年26岁,现供职于市直一家民营企业。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打工仔”,三年前创办了清远首家民间慈善组织———阳光爱心家园,至今开展了400多例慈善活动。凭着他的执着成为一名慈善事业的草根式传奇人物。今年三月,他被清远市文明办授予“清远好人”光荣称号。
五人自发创办爱心家园
黄锐添是一名退伍军人。2006年的一天,他从部队回清远休假期间,在网上获悉,广州市一志愿团队来连南一小学助学,他欣然参加活动。当时,已是隆冬季节,但那些小孩仍然缺衣少衫,赤着脚上学,给他感触很深,当年,他刚好面临转业或者留队的选择,这次助学活动后,他放弃继续在部队服役一年的念头,决意回家组织一个自己慈善团队。
他退伍回到清远后,利用业余时间筹建清远慈善团体。他通过网上发帖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三名在校学生和一名社会在职人员积极响应。于是,原不相识但志趣相投的五个人成立了“清远阳光爱心家园”。
为民服务次数已达四百多次
成立当年一天,他们的首次慈善活动是为四川一所小学捐赠冬衣。事隔五年后的今天,黄锐添记忆犹新。他说,那天是通过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广播发布消息,学生异常踊跃,自发将自己不用的衣服洗干净,集中送到学校收集点,大约1000多件400公斤。黄锐添开车将衣服运到市邮政局,他自己支付邮费1500多元邮寄给那所小学。
这次活动范围虽然不大,但让社会认识了清远阳光爱心家园。黄锐添说,当初取名“阳光爱心家园”,旨在用“阳光”去温暖那些弱势群体,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黄锐添与清远车迷网、清远户外网负责人进行紧急商量,策划组织志愿者上街募捐。在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他们于17、18两天在清城、小市、清新县黄坑三地进行大型上街募捐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完全是自发加入志愿者行列。其中,有不少志愿者是在活动过程中即时加入的,从募捐者成为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加,仅两天时间,志愿者超过1000人。
募捐活动从早上8时持续到晚上10时,两天共向市民募捐善款16万现金。
自开展为四川汶川募捐活动后,阳光爱心家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的人数不断增加,当年最高峰达千人。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到山区扶贫助学,环保宣传,扶残助弱,探访单亲家庭、独居孤寡老人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家园服务次数已达四百多例。活动的足迹遍及全市各乡镇。
到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三个半月
2009年的春节,黄锐添毅然辞职要到灾区开展志愿服务。本来,当时他已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而公司也有意培养他成为业务能手,对黄锐添放弃工作自费赴川从事短期志愿服务,公司、家人感到不大理解。
黄锐添带着阳光般的爱心,到了映秀、青川、汉旺等重灾区,服务历时三个半月。在此期间,他曾做过心理辅导员、货车司机、搬运工、保安员等。生活上,他睡地铺、吃快餐,力所能及为灾区提供志愿服务。
三个半月时间,他用去近万元旅差费。本来,他在汉旺期间,打算留1000元路费回清远。一天,小偷光顾他那间没有窗户的板房住所,将他放在背囊的1000元盗走,他不得不提前结束志愿服务。当时,他身无分文。是当地志愿者凑齐100元给他作路费,让他坐车到成都。他一到成都就急忙找了一份建筑工地的杂工,做了一个星期杂工后,用劳动所得的薪酬400元回到清远。
2010年春节期间,他通过网络策划组织全国性的“51自游人”活动,对四川灾区进行再走访活动。当天,他独自背着背囊来到成都,与全国各地热心人士一起,冒雪前往叙永摩尼小学资助24名学生。
五年来,黄锐添为了他心爱的慈善事业,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他说:“曾经,我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部队。现在,我将自己业余时间、精力、金钱奉献给社会慈善事业。虽然慈善公益活动压力很大,出钱出力,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觉得很充实有成就感。”
然而,他这份执着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其中,有不乏热嘲冷讽之人。有的人说,他是政府民政部门的人,做公益活动是跳板,是想赚取政治资本往上爬;有的说,他是官二代富二代,做公益活动是为了出风头;甚至有人说,他是不是疯了?今年春节,他组织志愿者到北江捡垃圾,仍有人说他们是“傻子”。
难得的是,他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在默默支持他的事业,他坦然说,他今年初结婚,妻子也是一位志愿者,因为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在一起。现在,他正联系珠三角地区一些志愿团体,准备在山区开展系列助学活动。他说,将爱心放在山区,将希望播撒下去。这就是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