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聪明的澳大利亚人从印度引进了这种干活跑路有耐力的动物骆驼;时至今日,澳大利亚内陆生活着约120万头野骆驼。为了保护本地植物免遭灭顶之灾,也为了减少反刍类动物甲烷排放的总量,澳大利亚一间碳交易公司近日向政府奉上奇招,希望鼓励民众去射杀野骆驼。这招“杀骆驼,救地球”的举措,到底是为环保事业贡献一大力量的“高招”,还是高举环保之名而展开的一场血腥的“野外大屠杀”罢了?
环保矛头直指野骆驼
回到19世纪40年代,在开拓内陆疆域和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为了寻找可以忍受恶劣环境和负重能力较强的运输工具,澳大利亚从印度引进了野骆驼。在铁路于20世纪20年代修建完毕之后,数百头野骆驼被放生,竟也适应了恶劣的内陆环境。时至今日,其种群数量更是增至了约120万头,多集中在北领地和西澳的偏远地区,且数量每九年翻一番,其草食性特征也注定终究会让内陆本就植被较少的情形更是雪上加霜。
“野骆驼不但会破坏大树和灌木丛,还会严重影响藤类植物的生长。”澳大利亚议会的气候变化秘书马克·德弗斯说,“在本地植物受到影响之后,一些靠植被荫凉避暑的动物恐会面临灭绝。”他还表示:“澳大利亚目前每年都人为杀死一些骆驼,把骆驼肉制做成动物饲料,每年也出口2.5万只骆驼到中东。但这些措施还不够,应该扑杀更多骆驼。”
其他的“屠杀”事件
地点:澳大利亚 对象:袋鼠
虽然袋鼠通常被视作澳大利亚的标识,但是由于数量过多,袋鼠威胁到了当地其他物种的生存。有鉴于此,澳大利亚政府曾考虑重新安置袋鼠,但是成本太高,继而调遣军队在首都堪培拉附近的军事基地开始选择屠杀袋鼠,在600只袋鼠中选择400只处以“极刑”。
尽管国际上的抗议声不断,但澳大利亚军方发言人表示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很人道的方式,也符合国际惯例,我们会对这些袋鼠施以人道消灭。”虽然如此,随着澳大利亚袋鼠肉出口的兴起,借环保之名行商业之实的猎杀行为亦不鲜见。每年,出于种种商业目的,澳大利亚境内大约有300万只袋鼠被杀害。
地点:西班牙 对象:和平鸽
鸽子原本是一种温驯可爱的动物,而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它却沦落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悲惨境地。由于过度繁衍,巴塞罗那对该市的鸽子正式“宣战”,从2010年10月起,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将其数量砍掉1/4。
巴塞罗那公共卫生局通报说,该市的鸽子数量过多,正在日益成为城市的“瘟疫”:传播疾病,在居民和游客当中引发过敏症,其粪便还会腐蚀城市里的建筑物。由于鸽子“数量完全失控”,于是,巴塞罗那市政府组织了一场竞标活动,中标的企业将负责捕杀鸽子,目标是在18个月里消灭掉6.5万只。然而,这一做法招致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普遍反对,他们认为捕杀的方法不够人道,而且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是不会奏效的。动物权利保护协会(ADDA)主席门德斯说:“这种手段太残忍了,而且最终根本无助于抑制鸽子的数量。”
地点:南非 对象:大象
南非“象满为患”,2008年首次允许捕杀大象,以控制其数量,保护环境和居民安全。南非环境和旅游部部长马蒂纳斯·范斯卡尔奎克说:“捕杀仅被允许作为‘最后选择’,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进行。”
大象是最受欢迎的动物明星,但同样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象群所到之处,树丛遭到践踏、植物根茎遭到破坏。有野生动物专家表示,大象数量的增加还影响到了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专家伊恩·怀特表示,如果不进行捕杀,保护区环境将会恶化,如果大象数量继续增加,保护区将从森林变成草原,其他物种都会面临死亡的危险。政府的新规定遭到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抗议。反对者称,杀象是一种“不必要和残忍”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