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如此美景,为这次出行准备的5D3,开始大显身手了,我以前使用的是7D,也有用过5D2
5D3的对焦提升太明显了!我使用下来,不管是速度还是精度还是功能优化都非常给力,找到了那种举手就拍的感觉!
他还能选择多种对焦方式61点追焦,还有追焦灵敏度,加速/减速追踪,对焦点自动切换灵敏度的调节,异常强大
捧起一把落叶,飘然落下,居然拍出来的相片有些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
总体而言,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 5D3 > 5D2 + 7D
很多人都说5D3就是全副版的7D,其实大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通过实际玩了一下发现,5D3是基于7D的模式而再次进行了升级。
用单反拍相片就是有一点不好,太重,这次出门摄影行头一大包,都戏嘘身上就是背了部汽车呀。
从拍摄大利侗寨最佳位置的那颗大树旁再向前走几百米就到了大利侗寨。
我个人认为大利侗寨是黔东南最漂亮的寨子,大利侗寨与其它山区的寨子有许多不同处,整个寨子都非常干净,
我们排着队形通过宅口那座秀美玲珑的花桥,在村民们的注目下进入大利侗寨。
这做位于寨中的花桥哼具特色,亭廊式,木结构,桥面由七根长条杉木并排铺架而成,六排五间,悬山顶,小青瓦;
桥廊两侧设有栏杆和长廊;桥廊正中有桥亭,重檐四角攒尖顶,葫芦宝顶。
大利的花桥,是大利侗寨居于溪水东西两岸寨民相互交往的便利通道,也是他们集会议事,歇脚乘凉,行歌坐夜的最佳场所。
整个村寨的风气极好,普通话和侗语并行,这在其它寨子也少见,在大利以普通话沟通非常便利。
看过介绍说,侗族比苗族更愿意学习汉文,因此也比苗族先进,这样的说法在大利侗寨充分体现了。
大利侗寨有一条石板古道,为大利侗民所筑,是榕江县境内历史最为悠久而唯一有石雕的石板古道,长2公里,宽约2米,总共480级
这条古道从村中一直延伸至山后,古道上有异常精美的石雕,这在侗寨中极为少见,因此名声响亮,当地仍称之为"三百磴"。
造访这座寨子,不要只是抬头,也应该低下头来欣赏这绝伦的古道石板。
大利侗寨了比较特别的是露天萨坛,在芦笙场上以石块垒起,任其长满杂草,上头插着旗帜的"荒草坛"。
萨坛通常会围起来,只有节日时才对外开放,这种开放式的萨坛在侗族地区很少见
萨坛的外表看上去像个坟冢,尤其长了荒草,更觉诡异。不过这到成了我们小试身手的好地方
大利侗寨有一条石板古道,为大利侗民所筑,是榕江县境内历史最为悠久而唯一有石雕的石板古道,长2公里,宽约2米,总共480级 这条古道从村中一直延伸至山后,古道上有异常精美的石雕,这在侗寨中极为少见,因此名声响亮,当地仍称之为"三百磴"。 造访这座寨子,不要只是抬头,也应该低下头来欣赏这绝伦的古道石板。
|
我们误打误撞来到一栋侗家四合院
想不到这个侗寨居然有具有浓郁侗乡建筑风格的“干栏”式木质四合院!。
楼院从平面看,与北京四合院相仿,由前堂、两厢、正屋组成,中有
天井,是封闭型的四合院;从立面看,宅有两楼一底,大门阔绰,匾额高悬几个苍劲有力的打字“楼宇维新”
经过这位老人的允许,我们进屋把把整个宅院仔仔细细看了一个遍。
院宅耸立在青石板铺就的地基上,
一、二楼上屋住人,三楼置放农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