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布衣  楼主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0:08   来自PC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成钙[CaCO3+H2O+CO2-->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石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由于这种地理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岩溶,顾名思义,就是岩石受到了水的溶解和侵蚀。自然界中的各种岩石,绝大多数是不可溶的,但也有少数能被水所溶解,如岩盐、石膏和黄土。石灰岩等碳酸盐岩,对于普通水来说几乎是不可溶的,但是当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以后,就使其对石灰岩的溶解能力提高了几十倍。不过即使这样,石灰岩的溶解仍是十分微弱的,是肉眼所难于察觉的。但经历漫长的地质岁月以后,就可以水滴石穿,在石灰岩地区形成规模极其宏大的各种岩溶地形。如溶沟、溶槽、溶蚀漏斗、溶蚀湖、暗河、溶洞等等。
      溶洞的形成不仅有溶蚀作用,还有沉析作用。在石灰崖区从地上面流入地下的水,大多已溶解有一定量的碳酸钙,但当其到达溶洞时由于环境中温度、压力的变化,会使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出来。于是水对碳酸钙的溶解力降低,使本来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结晶析出。此外,滴落到溶洞中的水有时也会因蒸发而使在洞顶的碳酸钙晶体向下生长,便成为钟乳石;若滴在洞底再凝结出来,向上生长便形成石笋;钟乳石和石笋在生长中逐渐衔接成为一体,就是石柱。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比如,由于滴水的石缝被析出的石钟乳所堵塞,或者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地形、水流以及渗水的通道发生了变化,致使水的滴落方向、速度、水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结果,有些才生长到一半的石钟乳和石笋不再继续生长了,这样又在边上长新的钟乳石和石笋……这些变化后形成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相互交错、叠接,便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瑰异的景观。 钟乳石、石笋的形成常常需要几千或几万年的时间。有人曾对桂林龙隐岩的钟乳石作过测定,发现每年平均仅长2公厘。
  我们清远地区的英德 清新 三连一阳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著名的英西峰林 宝晶宫所呈现的奇峰异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猛犸洞,位于肯塔基州境内,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连起来的总长度达250km。洞里宽的地方象广场,窄的地方象长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个洞平面上迂回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层。雨季,整个洞内都有流水,成为地下河流在坡折处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区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还有积水很深的潭,不妨称无底潭。
      中国现知最长的溶洞是湖北利川县腾龙洞,长约40千米;最深的为贵州水城吴家大洞。深430米。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0:08   来自PC
浮山洞位于阳山七拱天湖水库旁,清连高速出后约20公里水泥路到达下车后向天湖水库方向再步行二十分钟左右沿湖畔望地下河出口行进,到出水口向上攀登爬行进入。此洞为城区科考协会队员首先发现并经过4次的探索,冰灾洞里放置了压缩饼干煤油灯具等救生物资,洞里有两个大厅,广约20亩,全洞金碧辉煌,恍如置身于人间天堂。





再次撩开浮山洞的神秘面纱

http://www.qyspor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33&fromuid=82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0:08   来自PC
牛鼻洞,位于阳山太平镇,已知部分沿地下河行走,我们汇同深圳 广州等洞穴爱好者已经探索的距离超过5公里,二层洞穴还没深究.........



山中乾坤大,一洞一世界-----三顾牛鼻岩地下河

http://www.qyspor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14&fromuid=82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0:10   来自PC
有望可以成为全国溶洞深度前三名的阳山秤架无名洞.(因此招募队员从下周末开始长期发掘)

秤架无名洞位于广东第一峰(海拔1902米)附近,现今知道的垂直深度已经超过300米,推算该洞可能有700米的相对高差............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1:18   来自PC
爽歪歪 发表于 2012-11-27 21:04

好想能跟上探洞活动呀,现在这么冷,还能进洞吗?


现在进旱洞是暖和的,
追风孤狼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1:32   来自PC
强烈支持,让清远的溶洞走出去,成为温泉之乡,漂流之乡,召ji之乡,还是溶洞之乡:D
贤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1:42   来自PC
好活动,有时间一定跟随大队!
银河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7日 21:55   来自PC
阳山、英德的溶洞多得数不过来,绝对值得开发,支持,关注
小莫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8日 00:30   来自PC
是一个有挑战的活动!如果我有空参加的,我决定净身上阵只带电筒
大雄哥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8日 03:02   来自PC
跟啊跟~:victory:
小红豆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8日 09:35   来自PC
:)
流浪猫花花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8日 11:54   来自PC
关注,等待
天蓝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8日 16:55   来自PC
关注
月之夭夭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8日 22:46   来自PC
关注!
吴老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29日 00:16   来自PC
探洞好象很受欢迎。。俺也来关注关注:)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30日 09:57   来自PC
明天一早去阳山称架汇合深圳广州的兄弟探"疑似中国第一深洞".會SRT技術的兄弟姐妹请联系布衣.13602932699
金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30日 10:24   来自PC
查了下,SRT是英文(single ropetechnique)的缩写,在国内称“单绳技术”。是能在一根绳上实现自如上、下的技术。它的出现,使人类得以更深入地下未知世界,成为洞穴探险必须掌握的内容。探险者都以能达到地下垂直深度 1000米为荣。现在1000米记录已经被破,但是对垂直深度的挑战却没停止过,也不会停。

SRT技术是严肃的、规范的,各种不规范的操作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所以,我建议学习和使用SRT技术的爱好者,一开始就要树立安全、协作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它带来的刺激和乐趣。下面,我们将给大家介绍SRT技术的组成部分。

1、器械的准备:

手式上升器、GO丝扣锁(A)、 GO丝扣锁(B)、脚踏、主锁、探洞安全带、D型丝扣锁、挽索、胸式上升器、可调背带、下降器、O型丝扣锁、头盔。

2、器械间的连接关系:

手式上升器+GO丝扣锁(A)+ GO丝扣锁(B)

GO丝扣锁(A)+脚踏

GO丝扣锁(B)+挽索长端

主锁+挽索短端

胸式上升器+可调背带

探洞安全带+D型丝扣锁

O型丝扣锁+下降器

D型丝扣锁+挽索+胸式上升器+O型丝扣锁

3、穿带和使用注意事项:

器械一样都不能少。

安全带有活扣的地方必须全部反扣; 安全带的腿带和腰带要紧(手指可以插入为较好,不能勒紧)。

主锁丝扣必须扣好;连接下降器的丝扣主锁应该锁门边朝身体,向下锁紧。脚踏的长度以从地面到D型锁位置为准;连接手式上升器的挽索的长度以从D型索到嘴巴的位置为好。挽索可以用经过测试的静力绳或动力绳替代,如果发生一次滑坠,应立即更换。上到D型锁的器械应该有序排列。严格注意胸式上升器和下降器的方向。

4、绳结的学习。

从最常用的八字结,到双套结、单结、渔人结、称人结、蝴蝶结、抓结等,都要熟练的掌握。

5、上升技术:(参考探洞装备)

上升前,要先调整可调背带(可调背带也可用扁带自制代替),使胸式上升器紧贴身体。首先将胸式上升器挂到静力绳上,再挂手式上升器,收紧上段的绳索,使身体能顺利悬空时,悬空后,把一支(也可以用双脚)脚套进脚踏,一支手握住手式上升器的手柄,另一支手握住手式上升器的上部。上升时,手脚同时用力,使身体直立,带着胸式上升器向上移动,然后将身体重量轻轻的转移给胸式上升器,手脚再同时向上移,然后又同时用力……,如此重复操作,来实现快速上升的目的。

上升的时候,要用不受力的脚来协调身体平衡,防止身体被石壁碰伤。

用脚式上升器时,可以替代脚踏,也可以和脚踏同时使用,此时是手式、胸式、脚式同时在绳上。脚式上升器适合长距离上升时用。

6、止滑技术:

自锁和半锁式下降器(STOP、RACK),掌握他们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或步骤。

切记:只要下降器在绳上不滑动,或你不想让它滑动,就要立即自锁。

7、下降技术:

下降前,先用挽索(俗称:牛尾绳)连接锚点,然后将下降器正确上绳,自锁。受力之前,先收回挽索。在身体重量全部交给下降器后,解自锁,开始下降。下降时,双手要协调用力,尽量控制匀速。下降的高度尽量从低到高,下的过程中,应多多练习下降器自锁。

8、下降姿势:

采用坐式,上身和大腿成直角为佳,不可太朝后仰。

9、过点技术:

过点在大型洞穴探险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定要十分熟练的掌握。

10、下过点:

下降到锚点位置时,立即用挽索连接锚点,然后继续下降,直到挽索完全受力,在紧挨锚点下方的绳索上,挂上手式上升器作保护。将下降器换绳并自锁,检查无误后,利用手式上升器取挽索,把重量交给下降器后,再取手式上升器,分别归位。

如果熟练以后,可以不用挂手式上升器作保护,而是以左手拉住锚点,右手将下降器右边的绳索向上提,使挽索松弛,然后将其从锚点上取下,归位到器材架上,下降器解自锁,然后下降。

11、上过点:

上升到锚点位置时,先将挽索挂到锚点上,把胸式上升器从下面的绳索上解下,上到上段绳索上(切记不要上到锚点下的那段绳索上面),稳妥后,再把手式上升器换过来,调整好状态,向上升几步后,取挽索,并归位到器材架。

12、切换技术:

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可以应对单绳上的各种需要。动作包括:单绳升降切换,双绳间切换。

下切换上:

首先把下降器自锁,将手式上升器挂在上方的主绳上,再利用脚踏站立起来,把胸式上升器挂在下降器和手式之间的主绳上。然后把下降器取下并归位器材架,而后进入上升状态。

上切换下:

先将下降器挂到D型锁的正确位置,然后自锁。利用脚踏站立起来,把胸式上升器从主绳上松开,然后把身体重量缓缓交给下降器,再把手式上升器从主绳上取下,并归位。而后进入下降状态。

***这组动作要注意,下降器上绳的位置不能太随意,要保证在承受重力后,能够取到手式上升器,否则将要重复操作,极大的浪费体力。

也可使用上升器械完成升降切换。这是极富创造性的动作,也是对器械功能的熟练和挖掘。左右手分别操作手式和胸式上升器,胸式上升器受力的时候,将手式下移,但不能离开绳索,踩脚踏,使手式上升器受力,将胸式松动并下移,然后再让胸式上升器受力,……,循环操作,实现下降。(插入下移手式,下移胸式)

13、安全措施:

自 锁:防止悬空时和更换器械后在绳上滑坠

挽索:在悬空前和空中动作时提供保护,提供横移时的保护

保护包:防止绳索直接被摩擦。

下方绳索的绳头,必须打结,防止从绳上滑出。

14、注意事项:以上技术必须熟练掌握,在实战中才可以灵活使用,保证安全

手升:Petzl ASCENSION B17 (KONG,BD公司都有类似产品)

胸升:Petzl CROLL B16 (KONG公司也有类似产品)

胸带:Petzl TORSE C26 (用于固定胸升,并使其更贴近身体,同时也防止操作者倒翻而滑出安全带)

牛尾:Petzl SPELEGYCA C44(Petzl公司的成品牛尾,叫做不对称双抱锁,两段长度分别为32cm和58cm,一端用于连接手升作挽索使用,另一端在过结操作或过锚操作时作保护使用)

脚踏带:Petzl FOOTTAPE C47(还有Petzl FOOTCORD C48,或者用扁带自制)

脚升:Petzl PANTIN B02

下降器:Petzl STOP D09

浮石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30日 21:38   来自PC
很有兴趣,不过最近都无空闲时间
老雷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30日 22:27   来自PC
SRT技术知一点,不熟悉,又有朋友来,错过一次好的学习机会!·
大只佬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1月30日 23:31   来自PC
兴趣非常大,不过没装备没常识的不敢去。等看你们的回顾吧。
左一刀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2年12月1日 21:45   来自PC
呵呵。。。我去了丰阳吃牛肉,错过了,可惜!
  • 0
  • 23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