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布衣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5月14日 09:43   来自PC
尽管有关部门屡次忠告媒体不要炒做高考状元,但依旧挡不住记者们追踪报道的热忱。虽说聚光灯下的状元们不会像古时候成为皇上钦点的翰林,相府当然的乘龙快婿那样风光,但也会拥有相当多的粉丝,成为应试教育下苦难学子效仿的榜样。
     不过,随着一个惊人事实的披露,状元们头顶眩目的光环将会彻底褪去,甚至可能被一些动机可疑的专家用来作为推动取消万恶高考的有利证据。
     披露者系有博士学历、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头衔的武汉市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您会不会由此发出类似伤仲永式的感慨?
    鄙人刚开始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并对误人子弟的高考进行一番痛斥,但毕竟已经不惑,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终于忍住没斥。
    田专家面对“‘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这样的设问严肃地指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
    他说的无比有道理,但有个小难题需要反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专家们解决:那就是废除了过去荒诞但公平的考核方式,换成所谓体现多元人才观的、很素质的新型考核制度,怎么形成一个简便易行的统一选拔人才标准?您怎么证明一个农村的特会养猪的孩子就一定比城市会开宝马飚车的孩子素质低下?
    在当前教育体制存在严重计划及官僚化色彩的背景下,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及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样的改革势必会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同志打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旗号,以自主招生的名义,增加太多无法监控的人为主观裁量因素,为教育寻租大开方便之门。别忘了,直到今天,一个叫罗彩霞的可怜女生还在为几年前被冒名顶替的大学录取名额怒讨公道。还有多少沉默的罗彩霞?我不知道。更别忘了,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源占全部生源的比例已经下降了一半。而这一局面的形成居然是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发生的,疑似罪魁之一便是招生自主权。 尽管有关部门屡次忠告媒体不要炒做高考状元,但依旧挡不住记者们追踪报道的热忱。虽说聚光灯下的状元们不会像古时候成为皇上钦点的翰林,相府当然的乘龙快婿那样风光,但也会拥有相当多的粉丝,成为应试教育下苦难学子效仿的榜样。 不过,随着一个惊人事实的披露,状元们头顶眩目的光环将会彻底褪去,甚至可能被一些动机可疑的专家用来作为推动取消万恶高考的有利证据。 披露者系有博士学历、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头衔的武汉市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您会不会由此发出类似伤仲永式的感慨? 鄙人刚开始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并对误人子弟的高考进行一番痛斥,但毕竟已经不惑,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终于忍住没斥。 田专家面对“‘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这样的设问严肃地指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并不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面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试能有突破吗? 他说的无比有道理,但有个小难题需要反对
     再说,高考状元在职场上集体沦为平庸之辈只是当前教育内容、方式脱离实际的一个缩影,您不是状元,上大学后如果认真地按照书本知识认真地苦读,毕业时照样可能成为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的废品,所幸的是,有状元们垫背而已。所以,您受了那么多年罪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里只是您混张文凭、积累人脉捎带脚找个女友的地方,能力嘛,还得是建立在清醒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听从内心的召唤,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完成能力的提升。您是大人了,这点别指望别人能真正意义上帮您。既然学校是一个不合格的批发商,我们应该有信心成为卖自己的杰出零售商。
    所以,由于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就急于颠覆现行高考制度是不靠谱的。当然,我也热烈欢迎这一悲剧能激发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推动现有教育内容、模式创新的步伐。但前提是捍卫起点公平,如果最终演变成强势阶层子弟对弱势阶层子女机会的一次公开剥夺,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共6条回帖只看楼主
happy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5月14日 11:05   来自PC


俺是受害者…年纪一把,一事无成…

阿甘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5月14日 11:22   来自PC


状元?好打得架

日出东方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5月14日 11:31   来自PC
有一个网上表达出来的观点,纯属拿来探讨: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较客观的标准:相学。包括体相、面相、手相、指纹、声相等,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叫做全息信息,从根子里说是一出生就确定的人体DNA的外在表现。它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健康、对特定事物的观点和态度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虽然许多后天的东西是不可预知和确定的,但一个人是否有成就与其性格、智能、情商是分不开的,有时甚至占相当大的分量。

如果能研究和开发出一个全面检测相学的系统,以此来给人的品行、意志、智能、性格等进行客观判断,可能会使很多人少走弯路,更容易达至成功。

从这一个观点来说,所谓的高考状元无非只是智商的超乎常人而已,仅是人能否成功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并没有全面反映这个人的各方面信息。

以一个共性的标准来选人才,必然会漏失某些方面的顶尖人物,如天赋占很大比重的文学艺术、音乐体育人才。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个共性标准恰恰是保持最大公平性和最大利益化的基本条件,无论这个标准是多么令人诟病。正如科举制度,无论如何非议,都不能无视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选拔管理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无聊人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5月14日 11:34   来自PC


死读书 读死书

估计都读成了呆子

913zgc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5月14日 13:22   来自PC


我们学校的老师比较一致的观点:出来社会工作后混得比较好的都不是考第一二名的:lol

xrto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5月20日 13:18   来自PC


考第一第二的一般会去做老师了,继续自己最爱的书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个最爱。人生60年都奉献给书本,难得

  • 0
  • 6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