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y: :victory: 是的,好贴
我那天晚上也是像你们这样啊,下午骑去源潭,晚上吃完饭回清新黄坑的时候,骑到大学城路口就开始下起雷暴雨,也是吓得我够怕的!以后大家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雨,等安全后再骑行啊!因为那样真的是太危险了啊!
原帖由 会飞的鱼 于 2009-6-12 09:20 发表 
请楼主搜集防雷电的一些小常识供大家学习,
好的,我上网下载一些相关的资料。
是啊,我看电视(百姓关注)已经报道了,好可怜的娃啊,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好人一生平安
今日关注也看到一则新闻,一次被击四个````雷电不可不防~~
幸好今天雨中骑行没有雷电只是暴雨```!
原帖由 楠楠 于 2009-6-12 11:54 发表 
那晚真的淋得很惨:L
那晚我以为你在后面,谁知道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你,后来才知道你在前面去了,呵。:L
嗯~~~朋友们,生命无take two!注意安全!
身处空旷地带怎样做好防雷人身安全呢?从1995—2005年间全省就有1624人遭受雷击伤亡,这些伤亡数字也包括了户外旅行者。据2001年的记载,当年7月10日雷雨交加,潮安县铁埔镇的8个茶农在亭子里避雨,由于他们避雨的亭子当时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雷打出头物”,所以,避雨亭子反而成为“引雷入亭”的罪魁祸首,造成6死2伤;无独有偶,同年8月7日还是在潮安县,凤凰镇的4个茶农在蕉树下避雨时又不幸遭遇雷击,其中2人当场死亡,另外2人重伤。透过这两宗雷灾惨例可以看出,老百姓对防雷电安全常识是缺乏的。
防雷专家教你几招防雷安全常识。
1、当在外旅游身处旷野遇雷雨时,穿雨衣比打伞更安全。
“雷打出头物”。外出旅游遇到雷暴天气又身处旷野时,用雨伞挡雨是人之常情。但是防雷专家提醒此时穿雨衣比打雨伞更安全。
当看见闪电后立即听到雷声,说明正处在近雷暴的环境中,不要飞跑狂奔,雷电剧烈时应立即下蹲低打雨伞两脚并拢,待到雷声逐渐远去,才可迅速寻找安全的场所避雨。
2、不要在树下躲雨。
当旅行在外,雷雨来临而旁边又有大树,一般人很自然地会跑到树底下躲雨。殊不知,虽然躲了雨却惹来了雷祸,在树下被雷击死的事故经常发生。
据统计,每年大树底下遭雷击伤亡人数约占伤亡总数的15%左右。在大树底下,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而人体站立的两脚之间存在着电压差而造成伤害,通常称为跨步电压伤害。可见,当暴风雨来临之际,躲进大树底下是很危险的。如果确实万不得已需要在大树底下停留,则必须与树身和枝桠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并尽可能下蹲把双脚先靠拢,这样既可降低人体的有效高度又可预防跨步电压的危害。
3、雷暴天气时,在海里、河边游泳易招雷击。
在水面及水陆交界处遭雷击而导致伤亡的人数占全省总伤亡人数的35%。大多数都是因为在这种场合下,突然天气变化,雷暴骤至,仓惶之间躲避不及所致。为什么在水面作业及在水陆交界处容易遭受雷击呢?这主要是雷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一方面是水的导电率比较高,较地面其它物体更容易吸引雷电,另一方面是水陆交界处是土壤电阻与水的电阻交汇处,形成一个电阻率变化较大的界面,闪电先导容易趋向这些地方。因此,在河边遭雷击的情况比较常见,在海边、河边游泳易遭雷击。
4、当在外旅游遇到雷暴天气避雨时,一定要留意避雨的亭子是否有防雷装置也就是常说的“避雷针”,方可避雨.
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多谢华仔的资料,回想那天骑五一,现在正知惊啊!多谢那位老板的热情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