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语言 外界 通路
墨脱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01:37   来自PC

语言  外界  通路
这里的学生很有礼貌,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停下来,恭恭敬敬的敬个礼,叫一声“老师好”,非常讨人喜欢。我在这里,负责教五六年级的音乐。每次当我走进教室,闹哄哄的课室瞬间停止了说话。在一次课上,我在黑板写着“交流课”。他们很好奇这节课到底是干什么的。看着他们疑惑的大眼睛,我说,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我来自外面的城市,而你们生活在乡村。而城市是陌生人组成的围城,但乡村是世代祖辈生活的家园。我的生活周围是喧闹的人群,集市和汽车的尾气。而你们是面朝雅鲁藏布江,依山傍水。我的城市使用的是粤语。而你们用门巴语。话刚落音,孩子们就问“什么是粤语?好听吗?”对于他们的好奇,我让他们拿出语文课本,打开《桂林山水》的一文,我说,咱们来一次语言交流,你们用门巴族读一遍课文给我听,而我用粤语读一遍给你们听。他们异口同声的答应了交换阅读。当我拿起课本,干咳了几声,台下鸦雀无声。我开始正腔圆调的用粤语念:“我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刚开始,下面只是同桌之间窃窃的笑,后来终于忍不住我的“感情”朗诵,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让我不得不停下来。我问“孩子们,这就是粤语。你们听懂了吗?”他们个个摇摇头,一个调皮的男孩,站起来说“老师,你真会说‘鸟语’我们笑得肚皮都快涨破了”然后,我让两个女同学用门巴语朗诵刚刚那段文字,我站在她们跟前,古老荒蛮的岁月,在她们的嘴里,慢慢的拉开了帷幕。门巴语没有上海话的委婉流转,没有苏州话的娇声嗲气,没有四川话的悠闲洒脱。它具备一种荒蛮岁月的粗糙,和古朴,也就是一种“山野之气”。但难得的正式这一份无意去雕琢,天然来修饰的直白。我看见时间是最大的权力者。它用一百年篡改了这里的空间地图,却舍不得割去这里的乡音。一个离乡背井的门巴人,当他日暮白发归来之时,听到如此熟悉的乡音,一吟双泪流。时间可以更改一个人的面貌,改变一个人的历史,职业,声份,而唯独一个人的乡音,已经融入身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割裂。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常常用语言,来构成一种身份认同。语言,是我们最坚实的坐标,在无垠的时空仍坚守
我们进入一场交流,建立在朋友的基点上,向对方提问问题。有一个孩子问道“老师,城市里同龄人是怎么样的?”我知道他想问我什么,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他想知道城市里十二岁的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以亲妹妹为例,她今年也十二岁,刚刚小学毕业。我说“城市里的孩子,现在玩的是网络游戏,听的是mp3,看的是青春伤痕小说,吃的是麦当劳,肯德鸡,唱的是与时俱进的流行歌曲。”他们似乎在某个点上找到契合的可能性,问道“我们也爱唱流行歌。他们爱唱什么?”这个问题真的把我给难倒了,我实在很少听流行歌曲。我反问“那你们唱的是什么流行歌?”然后台下开始一片议论,每个人都在各抒己见。终于,坐在后排的男生在慌乱中,一扫群雄,高声唱起了《小薇》“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小薇。。。”之后,全班一起应和,整个班沉浸在歌声的海洋。我拿起吉他,给他们伴奏,这是一场乡间音乐会,没有教材,没有师生的隔阂。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孩子会唱很多流行歌曲。《想你想到眼泪流》《明天过后》《原谅我这一次》《犯错》《别在我离开之前离开》。。。。。。这让我哑然。甚至让我感觉这群孩子的思维,比我还“城市”。今年,背崩才刚通路,现代化大潮卷进了封闭的小山村。而且在八月底,电信在这里还开通了3G网络。我发现,脚步还没来得及踏进来,外界信息早已先人一步。我很庆幸这里开通了网络,意味着一百多年来,与世隔绝的“殊胜之地”不再是音信全无。地域再偏远,有网络牵连。道路再艰难,网络畅行无阻。但同时我又开始担忧,这里的孩子,由于封闭,对外界的渴望压抑在内心许久,对外界一切事物都敞开大门,而缺少对清醒的文化辨别意识。我担忧外界的流行歌,无意中输入一些外界的价值观,与他们原本一百多年来坚守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化学质变反应。
我在黑板上写着“背崩通路了”,并问“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们都一致回答,再也不需要用脚走路去墨脱县城了。其中有一个女孩的回答,让我久久的愣住了。她说“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辆车,载着爷爷奶奶出县城。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县城,更没有看过汽车。他们从不知道汽车是什么,长什么样的。我想让他们坐车,那时一件很棒的事情。”说完,我让孩子给她如雷的掌声。我为这女孩的善良,慈孝所感动。是的,今年背崩才刚刚通路。可在此之前,这里所有的人都是用双脚走路,翻越大山,跨越大河走出去的。他们走路的历史,就是门巴族的苦难历史。他们的双脚,布满了苦难的茧子。门巴族的脚,是一个人经历的无声履历。时间在脚上,划了一道又一道的口子,清晰记录着他们所走的路程。而这里的老人,很多都没有走出过山村。他们的世界,不会有高架桥,铁路,汽车,商场,这样的概念。这些词语与他们的生活无关。他们的记忆和意识,停留在一百多年前。他们以为,山外面,还是山,水的另一头还是水。路是背夫脚下走来的黄泥小道,外面的人也是这样走的。。。。。。
我走在山路上,看见门巴族的老妪,背着一箩筐粮食,走在布满牛粪的黄泥路上,蹒跚难行。一百年前的黑白影像,又浮现在我面前。

共14条回帖只看楼主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02:51   来自PC
封闭 落后 --- 开放 文明.
黯然销魂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08:15   来自PC


多谢墨脱与我们分享她在远方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清新……

阿甘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08:46   来自PC
细读后让我想起我刚毕业也在粤北乡村实习的一切
行至水尽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08:59   来自PC
这篇文字好有味道
黄土高坡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11:11   来自PC
“而城市是陌生人组成的围城,但乡村是时代祖辈生活的家园。”很赞同 !

不过这里应该是“世代”吧!
墨脱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13:28   来自PC
谢谢黄土高坡的指正。的确是世代。但拼音打字,打错了。
温暖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4日 22:04   来自PC
楼主对写作的坚持,值得我们去学习。:handshake
大可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5日 02:06   来自PC
门巴族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会做生意

居然说粤语是“鸟语”

看来他们并不单纯,并不古朴,并不闭塞。

我国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语言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特别之处

门巴语仅仅是其中一种

以“古老荒蛮”、“山野之气”、“闭塞”、“落后”之类的素材作为卖点

不知可喜还是可悲
墨脱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5日 13:33   来自PC
大可,原谅我才疏学浅,只能用这些词语来写作。

有碍你眼球,实在是抱歉。

写作上,还需您一一指正,我才能有进步。
大可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5日 15:04   来自PC
原帖由 墨脱 于 2009-9-25 13:33 发表

大可,原谅我才疏学浅,只能用这些词语来写作。

有碍你眼球,实在是抱歉。

写作上,还需您一一指正,我才能有进步。


我的意思是墨脱县的今天

特别是门巴族今天的状况

不知道是可喜还是可悲
墨脱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5日 17:53   来自PC
当然是可喜。等了一百年,才等来通路。这是整个民族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

但同时,我又陷入一种忧虑之中。汽车,又有多少家庭能买得起了。

虽然通路了,但对于贫苦人家而言,他们还是得靠双腿背货物,粮食去县城。

通车后,怎么样摆脱贫困,该怎么走向一条致富之道,才是当务之急。
大可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9月25日 19:27   来自PC
原帖由 墨脱 于 2009-9-25 17:53 发表

当然是可喜。等了一百年,才等来通路。这是整个民族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

但同时,我又陷入一种忧虑之中。汽车,又有多少家庭能买得起了。

虽然通路了,但对于贫苦人家而言,他们还是得靠双腿背货物,粮食去县城。 ...


通路当然令人高兴

但伴随而来的

是那渐渐消失的文化

那才是令人担忧的
逸清寒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10月9日 21:53   来自PC
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失落,从来都是结伴而行。

我们能求的只是相对平衡的双赢

所以,相对论或许才是绝对的真理

感谢墨脱,祝福墨脱:handshake
雪玲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10月10日 19:54   来自PC
dd55001 我真的太佩服楼主了,你是我们的骄傲啊,值得我们学习
  • 0
  • 14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